登录 | 注册

道德课堂再出发

道德课堂再出发道德课堂再出发

作者:□ 本报记者 王占伟 褚清源 康 丽 发布时间:2017.06.28
中国教师报

有一种升级叫再出发。河南省郑州市道德课堂实验已经走过了7年,如何持续深化,实现核心素养的教学转化?

有一种创新叫再出发。实施道德课堂的郑州教育人究竟怎样将评价提升到育人的高度,并在系统变革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创客教育?

有一种担当叫再出发。实施道德课堂的郑州教育人究竟如何顺势而为,创生植根于中华文明的教育样态?

日前,本报采访组再次走进郑州,为您揭晓以上问题的答案。

    向“道”,智慧定调策略

建设道德课堂必须研究“道”,“合道”是郑州市教育局持续深入推进道德课堂的总策略。什么是“道”?“一阴一阳之谓道”,在郑州市教育局主要领导人看来,道德课堂的持续推进既要重视看得见的“阳”,又要重视看不见的“阴”。

在道德课堂推进过程中,郑州教育人始终注意把控、平衡三对“阴阳”:一是未来与现在,二是理念与操作,三是借智与内生。

郑州市教育局局长李陶然明确提出,在快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中,为未来培养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必须把发展的参照系由“现在”转向“未来”。“教育是一项‘慢’的事业,当教育之‘慢’遇到社会之‘快’,必须要‘做有未来的教育’”。教育者、受教育者要树立为未来而教、为未来而学的观念。

李陶然认为,“有未来的教育”应该体现为:生命对生命的尊重,人格与人格的平等,情感与情感的共鸣,此爱与彼爱的交融,智慧对智慧的点燃,文化对文化的润泽。

要将“有未来的教育”在学校落地,不仅需要先进的理念系统,更需要扎实的操作系统。理念系统自不必说,就操作系统而言,郑州市教育局逐步总结出“有形、有魂、有习得”的道德课堂实践标准,“有灵魂、有同理心、有诗意”的道德课堂实践要求,丰富完善了道德课堂的操作系统。

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田保华认为,任何教师上一节好课,必须回答好三个问题: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你怎样把学生带到哪里?你如何确信你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如今,“道德课堂三问”已经深入到郑州教师的意识深处,有效改变着课堂生态。

在实践道德课堂过程中,郑州市教育局“只给理念,不给模式”,让各县区教育局及学校积极探索道德课堂的实践模式,把学校的道德课堂有效形态和道德课堂理念融会贯通,在遵循“内涵解读——理论依据——课堂流程——价值与创新”一致性原则的基础上,撰写高质量的成果报告。截至目前,道德课堂有效形态的成果已有近200项。

道德课堂的持续深入推进从来都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借智发展。据田保华介绍,道德课堂从提出到践行,是与郑州市教育局推行“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教学评一致性”相并行的。近年来,多个第三方专业机构走进郑州,有效助推了道德课堂建设。然而,郑州教育人非常清晰,专家是提供资源支持的,解决课改中的实际问题必须靠自己。换言之,道德课堂的借智从来都是“以我为主”的。

实践证明,“合道”的推进策略效果显著。记者从郑州教育质量健康体检项目的数据中拿到了陇西小学三年来的翔实数据:

2014年、2015年、2016年,学生学习自信心指数逐渐提高,分别为60.76、65.68、81.87,分别高出全区平均指数10.59、13.38、15.2。

2014年、2015年、2016年,学生学习策略指数稳步攀升,分别为50.30、58.88、60.71,分别高出全区平均指数18.12、1.47、4.38。

2014年、2015年、2016年,学生主观幸福指数持续提高,分别为72.97、80.05、83.64,分别高出全区平均指数9.11、3.22、9.38。

    向“内”,高端定位创新

“有未来的教育”要培养的是创新型人才。对于创新的定位,道德课堂与众不同。

向内创新,这是郑州教育人对创新的定位,这种定位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田保华认为,创新是不可“教”的,甚至是不可“学”的,却是可以“生”的。创新意味着“无中生有”,寻求创新必须从组织内部、生命内部寻找突破点,刀刃向内,实现自我革命。基于此,郑州市教育局提出并实施了创客教育。

创客教育是一种全新的、全面的教育,是以创客浪潮为机遇诞生的新教育系统,是基于制造力培养创造力的教育,是基于行动力培养想象力的教育,是基于所有学生的普及性教育,是基于功能室空间与设备而开展的创造性学习活动,是教育本质的一种时代表达。这是田保华对创客教育的定义。

郑州市教育局对中小学开展创客教育提出了明确的指向:五年级以下可选择纸艺类、粘土类、少儿科学实验类课程,让学生动手、动脑;五年级至八年级可选择建筑木艺类、激光雕刻类、三模(车模、航模、船模)制作类课程,让学生创意、创作;八年级以上可选择传感器与物联网创新设计、智能机器人与智能家居功能竞赛、与学科实验相结合的创新项目,让学生探究、感悟。

在田保华看来,要让学生人人成为创客,首先要让教师人人成为创客。在没有现成教材的情况下,教师不再是教材的“二传手”,而应该成为课程的“创客”。

纬三路小学语文教师刘春燕带学生学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后,孩子们问:“为什么把樟树比作宋庆龄呢?”刘春燕充满激情地给孩子们讲宋庆龄如何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坚强不屈,矢志不移……可学生反响平平。如果只是泛泛地讲一些宋庆龄的故事,很难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领悟。于是,刘春燕放慢课堂步伐,同孩子们一起用两周时间读宋庆龄、写宋庆龄、讲宋庆龄、怀念宋庆龄。

刘春燕为孩子们推荐了《宋庆龄画传》,书中的历史画面、珍贵的历史镜头、翔实的历史资料,学生很喜欢……

樟树是南方常见的植物,北方不太常见,学生观察、研究起来不方便。刘春燕去南方旅游,正好看到有人修剪樟树,便拿回一些枝条发给孩子们。通过观察,学生们发现校园树木的枝叶上有许多小虫子,而樟树的枝叶干干净净,搓一搓、揉一揉,奇特的香味沁人心脾。由此,学生真正明白了为何把樟树比作宋庆龄。

这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刘春燕深深感悟到“教师的情感再丰富,如果没有一种深入人心的教学方式,很难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感悟”。

如果说这是一个“做中学”的学科案例,那么郑州九中的创客空间则让学生经历、体验“创中学”。

“我们社团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学习政治融入社团活动,边玩边学习,边玩边成长……”“大家看我笑得这么开心,但是笑的背后都是泪……”“这是元旦晚会我们社团带来的话剧表演……”

这是郑州九中社团期末交流总结会的场景。报名参评的30多个社团的社长自己动手制作PPT汇报本社团的成果和成长。据悉,该校SG轻音社承办的校园歌手大赛已成功举办6届,深受学生的喜爱;爱心社、凡石剧社等社团自发走进社区、河南歌剧院,用行动追寻自己的兴趣;创客瓦力机器人社的创意作品《智能插座》,在“2016年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中成功进入全国总决赛……

采访中,记者参观了郑州九中“中书院”创客体验区域空间。“中书院”这一独特的“中文化”创客体验区域空间,既包括“得中楼”“养中馆”“正中园”“惠中廊”“致中堂”等特色中式楼宇建筑群,又特指“考古与发现”馆、海航创客空间和四大创新实验室。“考古与发现”馆有古希腊和谐之美、古罗马理性之光、汉唐信仰之力、中国人的天人合一、民族魂魄之黄河文明等9个模块。各模块相对独立,学生依据需要可以进行改变、替换、互为组合,实现多种能力的综合提升。

    向“心”,重新定义成长

教育之道,道在心灵。教育必须关注师生的精神成长。这是道德课堂的一贯主张。

在田保华看来,校长、教师的成长需要重新定义,既要注重专业成长,又要注重精神成长。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管理优化、文化建构、家校共育、品牌培育等,这是校长、教师的专业成长;教育情怀的培育、教育思想的提炼、教育使命的担当、教育境界的提升等,这是校长、教师的精神成长。如果说前者对应的是古人说的“外王”,那么后者对应的则是“内圣”,有了“内圣”,“外王”水到渠成;没有“内圣”,“外王”难以真正实现。

其实,这也是推进道德课堂建设过程中,田保华个人教育生命持续成长的写照。

前不久的一天下午,郑州74中举行了每月一次的教师读书沙龙活动,教师读书爱好者聚集一堂,共享书香魅力。教师陈奇峰以“教育者的自我发现”为题,强调了教育者通过自我修炼,成为一个有光的人并在无形中照亮别人的重要性;同时结合核心素养,从“独白、对话、发现”三个层面诠释了教师的力量。教师李淑娟以“给学生完整的自我”为题,介绍了自己在学生管理中的案例和感悟。教师陈舵瑞以“接受我的爱”为题,分享了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方法和艺术。教师杨文霞以“做一个有浪漫主义情怀的老师”为题,分享了教师应该具有的素养和内涵,内容包括人格健全、灵魂高贵、工作生活优雅从容、信念坚定、乐观热情和责任担当。教师秦婉以“野百合也有春天”为题,鼓励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

据学校领导介绍,沙龙活动举办以来,教师的关注度和参与度越来越高,读书分享的效果越来越好,教师的生命状态显著改善。

区别于郑州74中的教师读书沙龙,郑州市中原区互助路小学校长陈卫红带领教师同样走出了一条精神成长之路。早在5年前,陈卫红就在引领教师共读《发现未知的自己》《对生命说是》《完整的成长》等书籍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参加“萨提亚课程”培训。“许多教师修复了心灵伤害,彻底接纳了自己,活出了全新的生命状态。”陈卫红说,“一个真正接纳自己的教师,才可能全然地接纳孩子,走进孩子的心灵。这样,真教育才会发生。”

的确,教师的精神成长带来了教育品质的切实提升。自闭症儿童被同学嘲笑,跟不上课堂节奏,不会与人交流,仿佛与世界隔着一道墙。然而,在郑州市经开区,这样的孩子在教师的用心努力下,开始慢慢学习、成长、表达自己。郑州市经开区能庄小学为了一名身体伤残学生能够上学,组织该班级师生多年坚持背送其上下学;九龙中心小学为了脚有缺陷的排球小队员能圆梦赛场,反复向赛事主办方帮其争取参赛资格;郑州85中教师贾淑林爱生如子,被学生亲切地称为“贾妈妈”……

其实,改变郑州教师的还有一个平台,那就是教育博客。到目前为止,郑州教育博客大赛已连续举办了11届,教育写作不仅成就了一批名师,而且改变了众多教师的职业生命轨迹。

    向“德”,系统订正评价

长期以来,基础教育质量被简单地等同于学生的学业成绩,单纯用升学率高低评判学校教育质量优劣成为常态。这导致许多中小学校走入误区——打着“提升教育质量”的幌子“育分”。

如何彻底扭转这种错误的评价导向?道德课堂将评价上升到育人的高度:教育即德育,评价即育人,必须彻底走出“育人即育分”的误区。

道德课堂主张教育评价应该遵循评价标准与培养目标一致的原则,不仅要关注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更要关注其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是否获得学科思想方法,是否实现精神成长。

据田保华介绍,郑州市评价改革的总体架构是:逐步建立政府层面(市、县区)的基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和以校为本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目前,郑州市已基本架构起政府层面(市、县区)的评价体系框架。郑州市的目标是:通过对小学五年级“绿色评价”、小升初“综合素质评价”、初中八年级“绿色评价”、高中招生考试评价、高中“增值评价”和全省学业水平考试评价、全国高校招生考试评价等七组学业质量评价数据的跟踪分析,建构一个针对郑州学生的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的学业质量标准(模型),以更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提升育人质量。

田保华认为,以校为本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架构应该包括教师评价、班级评价、学业评价、综合评价、学生创新成果评价五个方面。在他看来,以校为本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和机制的建立与有效运行,是评价改革的关键环节。学校必须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向常态化、科学化、智能化、可视化方向推进。学校的《学生创客成果评价方案》,必须体现“去精英化”评价指向,体现“面向全体、注重过程、注重分享”的评价理念,从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多维度进行评价。

在落实评价育人的过程中,陇西小学创新德育评价体系,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为学生创设评选渠道,以争创“多彩少年”、争得“精彩卡”为抓手,通过周评、月评、期评推选“名学生”。

陇西小学将习惯养成教育物化为争得“精彩卡”系列活动,以激励的方式将学生在集体生活和学习中的点滴进步,通过教师发放“精彩卡”的奖励方式,鼓励孩子们养成好习惯,形成一种正能量。一张小小的“精彩卡”,使全校师生有了一双善于发现美好的眼睛,并及时对学生的美好品德进行表彰和鼓励。“精彩卡”由学校统一制作,正面有“精彩卡”字样,背面由教师记录某位学生当天做的值得表扬的事迹。全校所有教师,每人每周可以给学生发放3张“精彩卡”。每周荣获精彩卡的学生可以参与班级“多彩少年”评选,一周内获得5张精彩卡的学生可直接当选班级“多彩少年”。

该校教师牛玉婷创造性地实施了“争创多彩少年”的“名学生”培养模式。“多彩少年”分6个星级,分别为绿星、黄星、红星、橙星、蓝星、紫星。绿星:生命与希望——礼仪之星,黄星:聪明与智慧——智慧之星,红星:热情与爱心——博爱之星,橙星:幸福与快乐——艺术之星,蓝星:博大与宽广——运动之星,紫星:科技与创新——创新之星。

陇西小学评价改革只是郑州教育评价变革的一个缩影,各个县区教育局、学校都有自己全新的探索。以郑东新区为例,该区以“创新作业建设,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从“更新作业观念、优化作业设计、丰富作业评价、完善作业管理”四个方面入手,基于数据针对如何提升各学科作业的实效性展开学习、研究与实践。

“今年,我们提出了‘三基’作业,即基于项目、问题和设计的作业,让孩子们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学习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完成真实世界的任务,实现用作业撬动课程的改革。” 郑东新区教研室副主任杨鸣说。

“评价改革必须解决好‘评价标准育人、评价过程育人、评价结果育人’这一关键问题。评价育人,我们仍在路上。”田保华说。

目录:4版 局长访谈    5版 榜样人物    6版 样本学校    7版 记者手记

《中国教师报》2017年06月28日第1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