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让学习在活动中发生

作者:唐国翠 发布时间:2017.12.06
中国教师报

课堂上,知识只是一种载体,更重要的是孩子们能否在此过程中有发展、有成长。我所上的五年级《植树问题》一课,目的主要不是为了解决“植树问题”,而是希望借助“植树问题”这个载体,让孩子们在找规律、理关系、建模型的过程中锻炼逻辑思维、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习真正得以发生。

活动促学习发生

本节课的学习是以“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画出示意图”的方式呈现的。我想让孩子们突破自己的原有认知,在规律与关系中构建“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两端都不栽”三种数学模型。

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习、突破,慢慢体验到了知识对于成长的意义。分类思想的运用彰显了他们灵动的思维,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体现了数学学习的核心,清晰的语言表达更让孩子们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占据优势。

思辨助思维停靠

成功构建三种植树问题模型后,我没有急于将上述规律加以运用,而是通过“当两端都栽时,为什么棵数要比间隔数多1,多的那个1在哪里”,让学生展开思辨。

在孩子们的思辨过程中,他们渐渐能够深入解读“植树问题”的核心,思维也有了新的停靠点。在思辨的过程中,孩子们理解了“植树问题”不是简单规律的直接运用,而是从根本上理解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学习就在此时真正发生。

合学让思维可视

师生在追问与梳理中升华植树问题,我想让孩子们明白:植树问题并不单纯指植树,在生活中还有多方面的实际运用。

孩子们进行合学,通过画示意图理解公交站点,通过拍手理解钟声间隔等,由此生发出的思维可视、可感。更重要的是,通过“植树问题”,孩子们探索出未来解决相关问题的一项技能、一种方案。

反思让学习更真实

一节课总会有些许不到位的地方。本节课,学生虽然明白了“植树问题”存在三种不同模型,但由于课堂时间较为紧张、对生活情境的再现比较空泛,他们对这些模型的生活原型理解并不深刻,这一点是以后需要改正的。只有教学案例贴近孩子,他们才会真正产生共鸣。

我相信,只要我们真正做到以生活视角重构课堂,用设计思维改变孩子们的学习方式,我和孩子们一定会遇到更美好的风景……

(作者单位系四川省遂州外国语小学校)

《中国教师报》2017年12月06日第5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