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区域课改秉持三大思维

作者: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教体局局长 吴晓昊 发布时间:2017.12.06
中国教师报

人与人最大的不同是思维方式的不同。如果说中原区课改取得了一定成效的话,这与我们的思维方式密切相关。

一是上游思维。“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中医治病的一条原则,这其实是一种上游思维。用这种思维分析解决课改深化的问题才能事半功倍。主动的上游是自主。如何调动教师课改的积极性是众多校长的普遍困惑。教师工作不积极、不主动的深层原因是长期不自主。所有的工作都是校长或副校长牵头,教师往往只是被动执行,长此以往会导致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丧失殆尽。所以,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根本在于让教师逐步走向专业自主。同样的道理,要想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必须告别“被学习”。品牌的上游是“境界”。品牌学校就像一棵大树,树上的花和果仅仅是品牌的外在表现形式,品牌的真正根源是花和果的上游——树干和树根。对于品牌学校建设而言,课堂、课程、文化就是大树的花和果,树干和树根则是校长的教育情怀、教育思想、教育担当。

二是归原思维。我们是中原区,我对“中原”两个字的解读是“守中归原”。归原就是回到原点、回到源头,回归常识、遵循规律,就是要从源头、从根部看问题,着眼于问题的根部,而非枝叶。许多工作的推进之所以事倍功半,是因为“走得太远,忘记了为什么出发”,是因为没有归原。就教学来说,归原就是让教师少教、学生多学,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身上;就教育来说,归原就是多育少教,让学生自主经历、自主体验、自主管理、自我成长;就管理来说,归原就是多理少管,就是首先改变自己而不是他人,用管理者自己的改变影响带动师生的改变。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本着“给方向、给规则、给平台、给空间”的原则处理区教体局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弱化一刀切的管理思维,让学校在统一的方向与规则之下自主发展。实践证明,这样的管理理念与策略,有利于学校的内涵发展,有利于教育品质的快速提升,有利于成果的创生。

三是合道思维。任何事物都有阴有阳,只有阴阳平衡、和谐,才符合规律,才能良性发展。课改也一样,不能仅仅注重看得见的先进豪华的硬件、墙壁之上的理念、小组围坐的课堂、规划层面的课程等,而忽视了看不见的教学关系、管理机制、教育思想、教育情怀、教育使命等。我们在课改中有效规避了对“看不见的软件”的忽视。

什么是“合道”?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干大事,叫“合道”,与民族国家发展同频,叫“合道”。

基于这样的思维,中原区构建了品质教育发展体系。“学别人,做自己”是我们推进课改的一贯主张,中原教育人不断学习、积极摸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主张:用品质教育成就学生未来。构建了品质教育发展体系:品质教育的目标是培育具有优秀品质的孩子,为他们未来服务国家、回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品质教育的任务是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用供给侧改革的理念为孩子们成长提供高品质的教育服务。品质教育三大支撑点是培育品质学生、塑造品位教师、创建品牌学校。培育品质学生是核心,塑造品位教师是保障,创建品牌学校是载体。

《中国教师报》2017年12月06日第4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