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六步为营创新“生本课堂”

作者:王晓玲 发布时间:2017.11.29
中国教师报

推荐理由

课堂教学是否需要“教学模式”,教育界一直存在争论。没有“教学模式”,教师可能“不知道该怎么做”;有了“教学模式”,课堂可能因此被束缚。课堂教学改革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当大家对课堂教学还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时,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新兴街小学以“六步为营”,实现师生、学校发展的步步为赢。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也是一种理念。其中,生本课堂是生本教育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新兴街小学(以下简称新兴街小学)从2012年8月开始实施生本教育以来,历经5年探索实践,初步形成了由“课前完成前置小研究→课前三分钟展示→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小组汇报、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总结评价→课后拓展、学习延伸”组成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必要的“脚手架”,有效地提升了教师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前完成前置小研究

传统课堂上学生在知识学习方面有着天生的不平等性:教师有备而教,学生却没有相关联的知识准备。有备而来的学,才是生命的课堂、平等的课堂,完成课前前置小研究就是个人先学的途径。“个人先学”指的是教师把授课的目的、要求,通过“前置性作业”形式提前布置给学生,变成学生先学的前置小研究。

在前置小研究中,学生在教材的帮助和指引下,搜集资料、动手操作、主动发现、举例子、写感悟,之后带着自学的收获进入课堂,自学的收获并不是照搬课本、照抄参考书就可以解决的习题。学生通过完成前置性小研究,感到知识是自己探究出来的,是自己学会的,从而在课堂上有了“展示”的欲望。所以,先学是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步,是小组学习的基础,是知识获得的根基。

课前注重设计前置小研究,当师生进入课堂时都是有备而来,既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又保障了课前知识代入的平衡,有利于课上深入交流与对话。

课前三分钟展示

课前三分钟展示是在进行课堂教学前,学生针对一个问题或一种思想进行口语表达的训练,综合展示其知识储备,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个环节的实施,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以锻炼,充分体现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让学生有更多展示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以一带十、以点带面,同时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深入开展。

在许多教师的印象中,课前三分钟是语文课的专利。成语故事、 时事评论、古诗朗诵、资料拓展……但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欣喜地看到,数学课的课前三分钟同样精彩,专项知识的积累、课内知识的导入、疑难问题的讲解,等等。三分钟展示的内容,既可以是独立课堂教学之外的专项训练,也可以是包含课堂教学的深入探究。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学生通过一次次展示,在锻炼中成长,在评比中进步。

小组讨论 合作学习

小组是生本课堂的显著特点之一。小组的建立依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小组内各成员间有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这样的差异便于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使各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确保全班各小组展开公平竞争。

小组合作是生本课堂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在生本课堂上,前置小研究有组长主持、个人汇报的相互查阅和交流,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互动交流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小组讨论时可以逐题交流,由组长分工,大家相互讨论并及时指出错误。也可以整体交流,由一个学生把全部问题都做交流后,本组其他同学再讨论、补充,融合各方意见,创生优质方案,达到“一人会,全组会”的目的。不论哪种方式,都是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小组的主人,用一种想法引发多种想法,用一人的智慧点燃大家的智慧。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的时候,对所学知识进行开放式讨论,大家互相质疑、补充、评价、筛选、整合。小组可以通过演示、讲解、阐述、辩论、提示等方式在全班展示交流。不管是组内交流还是全班展示,学生焦灼不前的时候,教师要适时点拨、提升,这样的提升发生在学生思想最需要时、思维形成处。课堂中师生共同把握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小组与全班之间角色对话的平衡,使课堂教学过程得体、生动、融创,展现生命的灵动。

小组汇报 全班交流。

与小组讨论不同的是,全班交流是小组面向全体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学生间、小组间或交流补充、或观点对抗,不同经历与水平的差异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突破传统课堂单一的信息流动,整个课堂是动态的信息互动网络,由平面转向立体。学生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完整表达、敢于质疑、互动共享,知道关键处抓要点、重点处找难点、难点处形象说。同则补充,异则辩论,会者提炼,弱者质疑,多元的信息网使学生的思维被激活,良好的课堂气氛促使学生思维处于兴奋状态。在这种互动的学习关系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不断进行思维的碰撞,交流补充丰实底蕴,质疑解惑培养精神,课堂的教与学持续走向深入。

教师点拨 总结评价

传统的“师本”课堂,教师的作用无限大,有人比喻传统课堂的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因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因年龄、经历的不同,对事物的理解也有差异,对相同知识的理解角度和方法也不同,所以在许多课堂上观众只是配合性入戏、程式化鼓掌,让课堂停留在学习的表面。也就是说,即使演员演得再好,学生没有体验、没有共鸣,可能也不入戏。与之相反,生本课堂相信并依靠学生的学,将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和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自学的成就感和展示的欲望使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没有“教”作为中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获得即使零散有偏差,却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和力量。

教师之乐在于“从游”之乐,即教师与学生、与信息技术、与课堂现场生成相偕游学问津之乐。在生本课堂中,教师的角色是“导游”,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组织者、协调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的首席作用体现在学生“愤”“悱”的关键处,微干预式的适当引导将学生的学习始终活跃在课堂应有的范围内。教师通过点拨、评价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分解难点、厘清易混点;通过点评、提升帮助学生深入思考、自我修补、总结方法、构建体系。这样的课堂呈现的是师生和谐、共生共荣的气氛,是师生双方以平等的心态交流、补充、分享,最终达成共学、共享、共识,实现教学相长。

课后拓展 学习延伸

生本课堂的课后拓展延伸与传统教学基本一致,“功在课前,效在课中,果在课后”,但不是每节课都值得拓展延伸,要从实际出发,围绕文本进行考虑与设计。如语文学科的课后拓展,可以是文本内容的深层次挖掘,也可以是相关练笔,还可以是语文实践活动,又可以是对感兴趣内容的跨学科深入研究……无论何种拓展形式,目的都是拓宽学习空间,深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生本理念下的六步课堂教学法,环环相扣、步步为营、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合作、突出探究。学生在知识的分享中,在思想的碰撞中,在观点的辩驳中,主动快乐地成长;教师由满堂灌转向把课堂“做空”,不见自我但紧跟学生的步伐,将目标定位从关注一节课优劣得失的短期指标转向着眼于人的长远发展。

英国教育家怀特海说:“不能让知识僵化,而要让它生动活泼起来——这是所有教育的核心问题,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更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六步为营的生本课堂,让更多的学生感受知识的魅力,让课堂成为知识分享的园地、思想交汇的河流,展现师生无限的创新力、发展力。

(作者单位系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新兴街小学)

《中国教师报》2017年11月29日第6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