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太原:特色小学建设立体式推进

作者:本报记者 金 锐 史文魁 发布时间:2017.11.29
中国教师报

当记者见到山西省太原市教育局局长梁宏宇时,他正在听取太原市特色小学成果展示周活动汇报,面前堆满了厚厚一沓材料。梁宏宇告诉记者,“特色办学在太原市小学阶段具有较好的基础,也是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追求”。如他所言,当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已经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特色小学建设可以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挥,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和幸福奠基。

“太原市共辖6区、1市、3县,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的特色小学建设涉及所有区、市、县,共认定三批次共166所‘太原市特色小学示范校’以及15所‘太原市特色小学项目校’,数量超过太原市小学总数的35%。”梁宏宇介绍,“对于特色小学建设,市教育局力求在‘高度’‘宽度’‘深度’等层面立体推进、均衡发展。”

高度:“校魂”让特色学校传承文化

2014年,一系列教育交流研讨活动在太原市召开——

3月28日,市教育局在太原市第二实验小学举办观摩研讨会,观摩学校特色教育;9月15日,市教育局在大唐实验小学召开“太原市特色学校建设座谈会”;11月11日,市教育局在太原市第二实验中学邀请特色教学建设领域专家对全市小学校长进行专题培训;12月中旬,市教育局组织首批申报太原市特色小学示范校进行巡回经验交流。

太原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田宝华对特色小学建设深有感触。他认为,学校特色打造不能为了特色而特色。“这种特色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田宝华说,“学校应该上升到理论高度,用理念指导实践,用实践印证理念,还要突出‘校魂’的重要性,将学校的各个闪光点连成一条线、铺成一个面、形成一个体系。”

在市教育局的正向引导下,各区县纷纷行动起来。

小店区教育局副局长高海花介绍,小店区提出以“大投入、大建设”促进教育的“大提高、大发展”,引导学校走个性化、内涵式发展之路,每年投入5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特色学校建设,还多次组织实验学校校长、教师外出学习。

杏花岭区教育局出台了《杏花岭区中小学特色学校创建标准评估细则》,在市级特色小学示范校的基础上,又挂牌了一批区级特色学校,还召开了经验交流和工作推进会,让示范学校进行巡回展示。

古交市教育局要求各学校明确办学理念和特色目标,重点打造区域特色品牌教育,强调“一校一特色”“一区一品质”。

太原市下辖的3个县也各有自己的特色办学思路:清徐县强调“文化传承”“立足本土”“遵循校情”“形成特色”等重点,通过培训会、工作会、交流会等形式,帮助各学校厘清思路、明确方法;阳曲县确立“标准建校、规范办校、特色强效”等理念,以“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全面启动、突出重点”为思路,循序渐进推进学校特色建设;娄烦县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打造具有乡土文化气息的学校特色品牌。

太原市教育局副局长荆俊杰告诉记者,特色学校建设的重点应该包括“顶层设计有特色、学校管理有特色、课程建设有特色、立德树人有特色、教学科研有特色”等,与此相对应的评价标准则是“办学思想、管理模式、课程体系、德育架构、教学科研”。为此,市教育局专门出台了《太原市特色小学示范校认定标准》。

“市教育局一定要从理论指导、实践操作、工作引领等方面给予各学校帮助,切实体现出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荆俊杰说道。

宽度:特色发展不受师资、生源、环境局限

每周三下午,小店区八一小学的特色课程都开展得有声有色。有的学生在教室里学习剪纸、陶艺、素描、书法等艺术类课程;有的学生喜欢音乐,就去参加合唱、舞蹈、电钢琴等社团活动;还有些好动的学生会选择跳绳、拳击、篮球、足球等运动项目。

校长郭琴告诉记者,学校共开设了39个社团,经常“因师设课”“因生设课”,“教师有某方面特长,或者学生有某方面需求,我们往往会为他们专门开设适合的课程或社团”。

柳艳钰是小店区八一小学的美术教师,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陶艺制作,感受到其乐无穷的艺术气息。为了将这份快乐传递给学生,柳艳钰自费学习陶艺制作,并在网上下载相关资料,然后向学校申请开设陶艺课程。陶艺课程吸引了许多学生的兴趣。“陶艺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柳艳钰笑着说。

为促进学生的兴趣发展,小店区八一小学在与特色课程配套的硬件投入上有不少“大手笔”。副校长安丽慧带记者参观了地震馆、体育馆、科技馆等场所,她说“地震馆可以模拟地震场景,帮助学生感受地震的场景并学习相关知识、提高安全意识;体育馆有大量先进的健身器材可供学生使用,开设拳击、啦啦操等课程;科技馆则有‘仿真蛟龙号’‘3D投影技术’等,还有科普体验区域、航模比赛区域、废水利用区域等,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中产生对科技的兴趣”。

郭琴介绍,学校课程被称为“根系课程”,包括文化、课程、课堂、管理等特色都汇拢于学校“根的教育”理念。“学校的口号是‘强根固基,一样都不能放;润泽童心,一个也不能少’,构建了‘育根、扎根、润根、护根、固根’五项工程。”郭琴说道,“这五项工程对应德育、教学、课程、文化、管理等,目的是彰显学校特色,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与小店区八一小学不同,晋源区五府营中心小学是一所看似并不起眼的农村学校,狭小的校园只有一座教学楼,但学校同样走上了一条符合自身情况的“绿色教育”特色发展之路。

五府营小学被3个村子环绕,这里曾饱受环境污染之苦——一个造纸厂、一个采矿场、一个炭黑厂导致大量环境问题。基于这个背景,五府营小学提出了“绿色教育”理念,校长任翠娥表示,绿色是环保的代名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环保意识的培养要从小做起,“教育是一项社会公共事业,自然要践行绿色发展的思想”。

学校将环保教育融入校本课程,任翠娥介绍,每周1课时的环境教育是全体学生都参加的。此外,低年级学生开设植物相关课程,中年级学生开设“水资源”课程,高年级学生学习垃圾的分类与回收。

教师李俊芳告诉记者,学校开展了富有特色的“绿色活动”,在“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特殊日期,全校师生走上街头,散发资料、宣传环保,开展“手拉手环保与你同行”签名,极大地带动了周边许多民众参与环保行动。

“每个班级都会设立‘绿色银行’,帮助师生形成节俭之风。”教师薛瑞芳介绍,“此外,‘垃圾分类处理’彰显环保精神,‘变废为宝小制作’体现循环经济理念,‘跳蚤市场’帮助废物利用,‘图书漂流’则可以减少学生重复购买书籍的浪费,实现绿色阅读。”

有特色的学校文化还有许多,比如小店区大营盘小学的“家校共育”、恒大小学的“情智教育”、水工小学的“若水文化”,杏花岭区享堂西街小学的“行知教育”,万柏林区大唐实验小学的“润泽教育”,清徐县东罗白小学的“书香教育”等,都将学校的现状与传统结合在一起,打造出别具一格的特色教育。还有一些学校突出课程建设,比如尖草坪区迎新街第三小学的足球课程,杏花岭区杨家峪小学的国学课程,白杨树小学的世界语课程,三桥街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晋源区姚村小学的书法课程,阳曲县新阳街小学的棋类课程等,涉及文化、体育、科技、语言等各个领域,百花齐放,不拘一格。

深度:师生共进,挖掘课程开发的无限可能

步入尖草坪区科技实验小学校门,一间“太阳能”房间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校长武晋峰介绍,这是一次比赛获奖后社会捐赠的,学校利用“太阳能”房间进行了许多科技活动。

之所以选择“科技教育”作为特色,是因为科技实验小学原本是一所军工企业子弟学校,许多学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当然,学校资源有限,难以将课程开得面面俱到,只能精心打造一种特色,做扎实、深入,这也是一条‘突围之路’。”武晋峰坦言。

科技实验小学与科技有关的课程多达几十种,“图形世界”“创意光盘”“小鸡蛋大窗户”“纸杯改造”都让学生兴趣盎然。学校每个年级都有自己的“科技教室”,对应相关课程,比如低年级的“idea创意在线”、中年级的“创客机器人”、高年级的“飞行的奥秘”。学校党支部书记崔旋介绍,学校还在着力打造“一班一品”,“每个班级都有一项属于自己的科技活动,让每个学生、每个班级都有特色”。

由于学生们成绩斐然,学校专门辟一间教室陈列学生的各件获奖作品。其中,获得“全国科技周未来工程师”一等奖的作品“未来低碳校园”和“镐之古今”均让人眼前一亮。

已毕业的学生徐鉴悟和张梓恒介绍,“未来低碳校园”仿照学校教学楼同比例缩小设计制作,楼体由118块废旧PVC板材拼插而成。在楼内设计中,他们利用废旧笔芯模拟日光灯管,顶层灯光由太阳能电池板供电点亮。“我们的理想是将来教学楼真的可以实现太阳能供电,实现低碳绿色能源的充分利用。”徐鉴悟不无自豪地笑着说,“正是集低碳、环保、科技元素于一身,这件作品才打败了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其他项目,一举夺得一等奖!”

“镐之古今”的作者是学生李美希,选取了古代“丝绸之路”起源地西安作为模型对象,整个模型全部由废旧物改造而成。“钟楼利用废弃的冰糕棍、竹签和一次性筷子,西安城墙和两座现代建筑利用废旧PVC板材。”李美希介绍道,作品利用古今建筑的对比,寄托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祝福,向“一带一路”伟大构想致敬。

学生还有许多“接地气”的小发明。当学生汪沭江发现盲道被占用情况十分严重时,设计了“盲人手扶栏杆”。学生何文君的“多功能铲子”则源于她对爷爷的心疼。“当我看到爷爷弯腰、移苗,累得满头大汗的情景时,便想到了这个发明创意,可以让爷爷轻松一些。”

此外,像“矿泉水瓶衣架”“旋转多用插座”“夹丸子的筷子”等都是新鲜有趣的发明。崔旋介绍,学校近几年共获得国家级奖项43件、省级奖项72件、市级奖项87件,“其余学生课上课下的有趣发明更是数不胜数”。

学生的成功离不开教师的钻研。据悉,学校共有6名专门负责科技课程的教师,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与学生一起成长。数学教师苏瀛认为,执教科技课程让她更加拥有求真精神,也更加注意细节,这些都反过来作用于她的数学教学,取得了长足进步。武晋峰表示:“学校一定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他们喜欢玩什么,我们就有什么样的课程。”

小店区九一小学提倡“潜能教育”,而在校长岳双会看来,最重要的课程是阅读,“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自学能力和独立精神”。因此,九一小学将阅读排入课表,每天一节阅读课。“在每天的阅读时间,通过师生共读营造学校良好的读书氛围。” 岳双会说道,阅读课分为指导课、推荐课、欣赏课、汇报课等课型,促进学生有计划、有目的阅读,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我们的目标是让读书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生活的必需,让学校师生成为爱阅读、精神丰富的人。”岳双会坚定地说道。

同样是注重学生的素养和底蕴,迎泽区第二实验小学提出了“养成教育”,学校以书法、诗词等传统文化课程沁润学生心灵,以对行为规范的深入研究推动特色学校建设。

该校校长杨秋忠介绍,学校将20条《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解,先后制定了上操、学习、走廊、礼仪、纪律、卫生等规范,每学期重点抓一个训练项目,以点带面,推动全局。以学习规范为例,学校细化为准备规范、预习规范、朗读规范、课前规范、上课规范、书写规范、作业规范、复习规范、考试规范、课外规范等内容,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渗透、不断训练。考入北京大学的该校毕业生王泽琦满含深情地说道:“我不会忘记我的小学,因为我的学习得益于小学培养的行为习惯,是这些良好习惯成就了我。”

“训练不等于简单机械的重复,学校的做法是让训练形式富有趣味性和导向性,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一般采用‘生生互动’或‘师生互动’方式。” 杨秋忠强调行为训练的重要和诀窍,“其意义不在于养成良好习惯,更重要的是增强了规范意识,提高了道德修养”。

梁宏宇表示,太原市教育局将继续关注学校的均衡发展和特色教育,“让各学校的理念、文化、课程等特色,继续更高、更宽、更深的持续发展下去,这是每一个太原教育人真切的希望”。

《中国教师报》2017年11月29日第1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