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新时代校本课程怎么做

作者:杭金亮 发布时间:2017.11.29
中国教师报

 

近日,浏览江苏省苏州市教育局与苏州日报集团合办的“苏派校长思想汇”专栏文章,我发现校长们思考的焦点不约而同地集中在课程建设层面。关注课程建设,对于校长来说实属正常。从整个区域来讲,校长们能发自内心地从学校发展的不同角度聚焦课程,颇为可喜,也值得深思。

课程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是教育成色的试金石,更是推动学校特色发展、培育学生兴趣特长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发展。但做好校本课程建设绝非易事,从现实情况看,主要存在两方面困难:其一,在三级课程体系中,除国家规定课程外,留给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空间有限;其二,对于校本课程如何开发与建设存在不同认识,有些学校管理者甚至陷入了误区。例如,有的学校只注重校本课程的数量,忽视了内容和内涵建设,只注重阶段性目标,缺乏对各学段课程衔接的统筹考虑。有的学校以完成任务为目标,把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强力下压,催逼教师做一些力不从心的活儿,参与课程开发的教师不堪重负,不适宜的做法由此而生。甚至一些应试技巧也被拿来做课程开发,校际之间课程相互复制,旧有课程翻新,如同新瓶装旧酒,背离了校本课程建设的本意。

要真正做好学校课程建设,尤其是校本课程开发,应该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指出的,“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落实到实践层面,学校应在明晰校本课程价值定位的基础上,强化校本课程建设的主体意识,走“文化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内涵发展之路,聚焦课堂,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发展力。同时,校本课程开发不必求多求全,应该根据学校特点和学情,注重师资实际,充分激发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在继承和发扬学校办学传统的基础上,在区域内起到辐射和引领作用,让师生的发展与成长实实在在。

此外,学校还应在立足传统文化、时代发展的基础上,站在国际视野的高度审视校本课程建设,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在课程建设方面应担负起应尽的责任。在此次“苏派校长思想汇”专栏里,江苏省昆山中学立足于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充分发挥区域和资源优势,与美国一所高中联合开办中美合作课程项目,就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校本课程探索。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则重点建设“未来科学家”科技创新课程,依托斯坦福大学创新实验室、创客空间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建设理化生、数学、地理等创新实验室,引进了STEAM课程、DI(创意设计与展示)项目,为创新实践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物质条件。

坦率地讲,只要学校校本课程建设没有脱离实际,从现有师资和教育资源出发,都可算因地制宜。而且,上述学校校本课程所提供的都是未来社会人才所必需的教育内容,是对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使课程在形式和内容上得以效益最大化,学生喜欢且受益良多,应该是其他地区学校应该学习和推进的。

未来学校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办学质量的比拼,是师资力量的较量。不管是实现特色办学还是吸引优质生源,都需要在校本课程上花心思。衡量一所名校的标准,不在校本课程的数量和花样,而是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和多样化学习需求,能否在课程建设以及校本课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对此,学校只有立足当地、瞄准未来,为学生全面发展、兴趣所长提供丰富而有分量的校本课程,才能真正顺应时代发展,培养面向未来的新时代人才。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中国教师报》2017年11月29日第3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