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正义感、责任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就需要学生和教师敢于说“不”。
首先,学生要敢于说“不”。
不懂。在课堂上,有些学生对某个知识点其实并不懂,但是有的胆小,不敢说出来;有的懒惰,不懂就不懂,懒得提问,懒得弄懂;有的虚伪,不懂装懂,死要面子。到了考试的时候,这些“不懂”就显露出来了。其实,学生暂时的不懂是很正常的,教师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将不懂的弄懂,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所以课堂上我们一定要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不懂,并对那些敢于说出不懂的学生给予表扬,千万不要批评、嘲笑那些孩子,否则没有一个孩子敢说不懂,你的课堂也将会成为“虚假”的课堂。
不对。课堂上,我们要鼓励学生对教材、教师和同伴中出现的错误大胆说“不对”。课堂是讲科学的地方,对就是对,不对就是不对,我们要培养学生这种“正直”感、责任心。对学生的直言不讳要进行鼓励,而不能打击。比如有教师在板书“尴尬”一词时,提醒学生“注意了,这两个字的偏旁是‘九’,千万不要写错了”。一个学生大胆指出:“老师,错了,他们的偏旁不是‘九’,而是‘尢’。”教师随即查字典才发现自己一直以来的错误,并当众表扬了这名学生。这样的课堂才是民主的课堂。
不同。对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即使是同一理解,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课堂上,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独特的理解,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创新精神必须从课堂开始培养。如教师让学生用“骄傲”造句,许多学生多用其贬义,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有的用它“自豪”的意思造句,有的把主语换成动物,有的把主语换成植物,有的造比喻句,有的造拟人句,有的造问句,有的造感叹句,等等。就这样,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在“不同”中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不仅学生要敢于说“不”,教师也要敢于说“不”。
不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可有些教师为了自己的面子,为了所谓的“师道尊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淡化,或搪塞,或敷衍,或打击,让学生不知所措。其实,教师还不如老老实实说“对不起,我也不会,课后我们一起探讨”。这反而会受到学生的尊重。有一位教师在课堂上引用“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一个学生提问:“老师,天下雨和娘嫁人有什么关系?”教师一时语塞,随即咨询其他学生,均摇头表示不懂,这时教师笑着说:“对不起,平时只顾引用,你的这个问题还真没想过,真是个会动脑筋的孩子,课后我们一起探讨。”一句话不仅表扬了那个提问的学生,还激起了其他学生的探究热情。
不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也应有课堂的规矩,我们不能因提倡“自主”“尊重”就丢了课堂的规矩。这也是为什么有些教师课讲得很精彩,课堂上很热闹,但效果并不理想的原因。因为,许多学生在教师“得意”时,自己悄悄“自由”了。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制订规则,关注学生的行为,对他们的“越轨”行为坚决说“不行”,保证课堂教学效果。
不对。课堂上,对学生的错误要堂堂正正地指出来,让学生清清楚楚地认识到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千万不能以“尊重”学生感受、“保护”学生心灵的名义完全纵容学生,那反而是害了学生。
敢于说“不”的课堂,才是真正民主的课堂,才是真正求知的课堂。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镇江市新区实验小学)
《中国教师报》2017年11月15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