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创”见未来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课改策略解码

作者:□ 本报记者 王占伟 发布时间:2017.11.22
中国教师报

课改3年,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晒出了自己的课改成绩单:8所实验学校都有自己的原创成果,中小学教研理念与方式实现了转型升级,课堂教学新模式在全区学校辐射与推广。

这3项成果都与创新有关,所以在考察中原区课改之后,才会有专家给出了“一创胜三强”的评价,“即使一所名校有3个领先项目,也比不了另一所学校的一项关键创新”。更何况是一个区域的集体创新?

为什么中原区课改能有这样的创新成果?其背后的核心智慧是什么?又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守中融创,重新定位做自己

中原区教体局领导班子是一个善于学习、注重创新的班子。

“学别人,做自己”是中原区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晓昊的一贯主张。“我们不能将自己打碎变成别人”,在吴晓昊看来,要学习名校经验但也不能迷失自己,而是应该站在名校的“肩膀”上融合创新,做最好的自己。这一理念被吴晓昊简要概括为两个字——守中。吴晓昊认为,守中意味着守“道”,尊重规律;意味着守“己”,坚守自己的立场,不轻易为他人的评说或风潮所动。

基于这样的理念,中原区课改深深打上了“做自己”的烙印。有课改专家考察中原区教育之后给出了这样的评价:“与许多区域轰轰烈烈搞课改不同,中原区课改就像一条静水深流的江河,表面上看风平浪静,但水流之下却漩涡湍急。中原区课改不仅解决了‘怎么教’‘怎么学’的问题,而且基本解决了‘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就像鸟之双翼,能一揽子破解‘双翼’难题,中原区课改样本意义非凡。”

在伏牛路小学,课改让副校长陈俊朵有了一个“重大发现”:学生在前置性学习环节,能将学案上的问题基本解决,剩余的疑难问题在课堂对学环节解决10%-20%;群学环节,通过4人小组讨论能解决25%左右;在展示环节,全班师生一起研究,会全部解决。

课改让教师不再“满堂灌”,让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陈俊朵说:“独学要动脑筋自学,对学要互相讲解,群学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展示要在全班亮相,孩子们在每个环节都百分百地投入学习。孩子们就像一颗颗珍珠,以教学目标为圆心,被教师这根主线有序地串起来,最后形成了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同心圆。”

与一些课改区域有所不同,中原区的新课堂没有停留于自学、展示、反馈的形式上,而是呈现出“教学评一致性”新样态。

中学英语教研员陈桂杰向记者讲述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研究带给课堂的另一种深刻变化:以前课堂设计的教学活动总是与学习目标不匹配,课上着上着就跑偏了;有时对于学生的评价,不是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反馈,而是布置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作业,出现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不一致的状况。而现在,教师们能够基于课程标准、学情、教材定好一节课的目标,教学可以少走弯路,有方向;根据学习目标设计课堂的教学活动和过程,课堂可以提高效率,有方法;根据目标和学习过程及时跟进评价任务,目标达成度的及时检验,有工具。

    归原自创,理念迁移促升级

在吴晓昊看来,教育创新必须回归原点、常识,“创新即归原”。

“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是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被中原教育人创新性地广泛运用。

据中原区教体局副局长翟建军介绍,课改之初,中原区专门成立了课改办(后改为“品牌办”),由业务局长负责,围绕“打造区域教育样本,提升中原教育品质”原则总体部署、协调,教育科、教研室、教科室共同参与,协同推进课改深化。

每月一次的课改主题教研或沙龙由8所实验学校轮流主持进行,承办学校必须展示新课堂,推出观摩课,创出新成果。现在,这一机制已经扩展到全区所有中小学,形成了全区课改新常态。“我们通过定制度、搭平台,重过程、可展示,行政推动、典型引路,以点带面,逐步形成了课改人人参与、校校有责的新局面。”区教体局教育科科长兼品牌办主任王伟丽说。

中学教研室主任毛玉菊始终坚信“人人都有潜能,人人都想做事,人人都能做事”。基于这样的理念,毛玉菊提出了教研员推动课改的工作要求——“组建团队,聚焦目标,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共享共生”。

教学校长在课改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落实校本教研,提高教学校长的教学领导力,教研室组建了以教学校长和业务主任为主要成员的教学管理成长共同体。共同体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会,与其说是工作会,不如说是“展示会”。每次工作会都放大展示,要求教学校长和业务主任围绕主题准备课件,轮流展示,集中反馈。实现了例会由单一的汇报或布置工作转向经验分享、思维碰撞、基于问题研讨与方向引领的改变,让参差不齐的校本教研逐步规范起来、均衡起来。

工作中,课改核心理念不仅被中原教育人迁移到会议,而且还广泛运用于教师培训。

前不久,在心理教师沙盘辅导技能培训中,受训教师首先被分成6人小组,每小组两周一次同时开展沙盘体验活动,并且全体成员共读《沙游疗法》一书,指导体验和实践。

这种体验式培训模式得到了教师们的普遍认可,每次沙盘体验活动都引来其他学科教师主动参与。“在沙盘体验过程中,每位参与教师体验后互动分享,并且形成个人体验心得报告。”心理健康教研员马慧园说,“经过上半年的体验活动,教师已经能够掌握沙盘辅导技能的基本操作流程,并能够运用此技术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此外,中原区教研室实施项目制管理,教研员在做好本学科教学教研工作的同时,兼管不同项目的工作。比如,语文组兼管“高效课堂改革实验和研究”,数学组兼管“基于标准的教学实验和研究”和“评价研究”,美术、英语、音乐学科兼管“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体育学科兼管“心理健康”和“梦想课程实验项目”,信息、综合学科兼管“创课教育教学”“研究性学习”和“教研网日常更新、维护”……小学教研室主任张贵民认为,“项目制管理不仅激发了教研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而且解决了人手不足问题”。

研修工作的创新推动了教研室的转型升级。在翟建军看来,中原区教研工作正在从以学科课堂教学诊断为主的层面,提升到以课程发展、教学研究和课程资源建设为中心的层面。

    走向共创,“大团小队”出成果

“三级教研共同体”“大团小队”是中原区深化课改的机制创新。

所谓“三级教研共同体”,就是由市与区教研员、区骨干教师团队、学校一线教师组成的互惠式教研组织。其教研模式是学科教研员引领、骨干教师操作、一线教师体验的一种三级联动教研形式,由此形成以教研员和学科教研团队为中心、所有学科教师参与的“大团小队”教研模式。

据翟建军介绍,各学科团队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方式立足课堂,历经调研摸排、活动推进、研讨突破、成果推广等阶段,在区域范围内形成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教研范式:先由学科教研员确定教研方向和活动形式;然后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科骨干教师若干人组成教研团队,在教研员的引导下进行活动研讨、定向尝试,帮助骨干教师由“教学熟手”逐步成长为掌握相关学科理论的“教学专家”,担纲学校教研组或备课组的“首席教师”,进而组建独立的实践团队;学科教师通过校本教研学习、了解相关理论和承担教研项目,不断成长为学校的骨干教师,做好学校的校本教研任务。

在翟建军看来,“这一机制的价值在于三级主体的合理分工、共同参与以及螺旋式的互惠式成长”。

对此,中学教研室副主任、语文教研员康明达深有体会:2014年7月,在“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比中,中学语文教研团队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践与探索》荣获二等奖,这是全省的最高奖项。今年元月,由团队成员合力完成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目标与设计》《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课堂与观察》丛书出版发行。

成果激发动力。本学期之初,康明达引领的语文学科教研团队确立了两项学年研究专题:一是整本书阅读推进教学研究与实践,二是语文学科新教材知能目标体系梳理。他们“将借助‘大团小队’教研再创新成果,让教研真正成为推动学校变革的推手”。

今年,中原区开始在中小学实施生涯教育。作为心理健康教研员,马慧园集中骨干力量,对《职业人生》课程进行完善和修订。课程研修中,马慧园将教师分成研修3人组,每个小组针对一个主题,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设计初稿,小组成员集思广益、深入交流,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课程开发要求,明确目标,搜集与之相匹配的内容和活动形式,设计评价任务。3人组在完成初稿后,由小组代表对全体参训教师汇报本组开发的教学设计,然后继续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教师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样的研修从深层激发了教师的价值感和探索欲,有的小组成员交流到深夜两点钟。

    寻根领创,无中生有建标准

回归“根”,找到“魂”,是中原区课改的核心指导思想。

作为8所课改实验学校中唯一的中学,郑州80中回归教学之根,创生出“思维编码课堂”。

思维编码是一种教与学的方式,是教师学习和学生学习的交集,是师生学习共同体的集体思维活动。这是郑州80中校长赵晓燕对思维编码的解读。赵晓燕认为,思维编码追溯思维发展过程,遵循发现、内化、重塑、生长的认知规律,通过扫码、找码、编码、解码呈现思维路径,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思维可视化,达到促进全脑学习的目的。

本学期,郑州80中对思维编码进行总结提升。赵晓燕将此总结为课堂“四生”:运用扫码方式将教材中的原生词扫出来,注重学科思想和贴近生活,实现课堂“生肉”;采用编码的方式将原生词中的核心词提炼出来,形成本节课的核心问题,使文本脉络和骨骼清晰起来,实现课堂“生骨”;采用找码方式反复阅读教材,寻找游离于原生词之外的中心词,把握一节课的脉搏所在,使课堂出现精气神,实现课堂“生魂”;采用解码方式对扫出来的核心词、中心词以及核心问题进行分层、艺术性加工,使课堂变得有韵味,实现课堂“生韵”。

在语文教师魏永莉看来,思维编码为课堂建设和教师成长插上了翅膀:思维编码不仅有一套辅助的APP,可以让思维可视化。更重要的是,思维编码能让不同素养的人找到文章的“根”和“魂”,而这个“根”和“魂”就是这篇文章的合适目标。这给“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插上了一对翅膀,让课堂的高效成为现实。

思维编码不仅是学习的革命,而且改变了众多教师的思维方式。因同事休产假,魏永莉成为年级组新任备课组长。上任伊始,魏永莉就先用思维编码的方式对本组成员扫码,摸清每个人的喜好及工作方式等。然后找码,找每个人的优缺点,找擅长的领域等。接着就是编码、解码,给每个人提供发挥长处的平台,让每个人都能愉悦高效地工作。

与魏永莉相似,教务主任王静深感工作繁杂,让人手忙脚乱,甚至无从下手。她试着用思维编码的理念将庞杂的教务工作进行归类,分清轻重缓急和业务类别,使用软件“任务图”将工作安排记录下来,“再多的事情有条不紊有序地进行,再也没有了慌乱的感觉,工作效率提高很多”。

回归实践创新能力培育之根,桐淮小学赢得“全国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殊荣。今年5月,桐淮小学3位小学生完成的科学微电影《走近破烂王——关于废品分类回收的调查研究》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芝麻开门》栏目进行展播,赢得了专家的高度评价。

据悉,桐淮小学的优秀科学微电影作品层出不穷。《长尾巴的灰喜鹊和喜鹊》《毒电池的危害——关于废旧电池对大蒜生长影响的研究》《奇怪的清道夫》《有趣的防滑性》等作品均在国际、国内的大赛中获奖。

回归评价之根,华山路小学的评价创新独树一帜:低年级学业评价从关注纸笔测试到注重过程性评价,鼓励多元发展;阅读评价围绕课外阅读、经典背诵、国学经典诵读、成长记录等方面,进行网络评价、抽测评价、手册评价、活动评价、互动评价……

回归中国特色教育之根,伏牛路小学创建汉字故事城堡、汉字文化馆,用汉字故事撬动学校跃迁,创建中国特色教育示范学校……

“预测未来的最好方式,就是将它创造出来。”这与吴晓昊的话异曲同工:“创新是更高层次的学习,也意味着更高品质的教育。”

《中国教师报》2017年11月22日第1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