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新合作学习理念如何落地(上)

发布时间:2017.11.01
中国教师报

我们倡导的新合作学习是一个特定称谓,既不是教师主导下的为教服务的传统合作讨论,不是高效课堂背景下的小组学习,也不是现在流行的合作学习,不能等同于日本佐藤学先生倡导的学习共同体,而是取多种论述、实践整合而创生的合作学习新样态,我们姑且称谓新合作学习。

新合作学习立足课改的上游思维:合作学习先从学习合作开始,问题设计先从设计问题开始,流程设计先从学程设计开始,解决“渔”比学习“鱼”重要,解决“欲”比解决“渔”重要。给“渔”重要,创设一个渔场悟“渔”、创“渔”更重要。新合作学习立足处理好三个关系:合作的起点与终点的关系,合作的手段与目的的关系,自学与合学的关系。

在当今合作学习已演变成一种时尚、“合作痛”已显现的大背景下,提出合作学习的风险与防控这个命题有其现实意义。

过度合作、应试性合作、教学性合作、无需求的“被”合作、缺少合作资本、资源、平台的拉郎配的浅表层合作,已成为一种“合作痛”。合作学习重心本末倒置是其关键风险。主要表现为:重合作形式轻合作内容、效果;重表达,轻倾听;重前期分工各自完成片段学习,轻最后系统化串联提升学习;重“为了达成共识”,轻“为了发现不同”。

在核心素养培育背景下,合作学习组织形式、学习方式、合作目的等要纠偏、深化、迭代、重构。主要应从以下方面着力:

从固定小组走向动态的自组织,防止产生“审美疲劳”。同质小组、二次分组、流动分组、访问小组、小组年级拼班学习等实效的动态小组要成为常态。

从关注群学到关注独学。课堂是自学为始,自学为终的。自学产生合学的需求,自学消化合学的成果,而合学只是手段,是为独学服务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深度自学。

从关注表达到关注倾听。当展示已成为习惯再构建,强调倾听关系更有意义;听不到位,对话深度就不到位:说的是已经知道的,听则能听到不一样的观点。同时,倾听的关系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倾听能让人在另一方观点的基础上去思考,并形成两方面思维和经验的连锁,从而将学习和合作引向深入。

从关注学会说到关注学会问。在学生只关注解题的大背景下,强调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其现实意义。让学生经历提取有效信息、抽象、建模的项目学习,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

从关注单一性同步学习到跨界异步混合性学习。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形态,从内容、目标的同步学习走向异步学习,从学习方式的被动统一学习走向个性化主动选择学习,从单一学习场景走向混合学习、跨界融合学习。

浅表层合作课堂上,有的学习根本没有发生,有的学习是被动机械的虚假学习,有的学习是在识记、理解层面的低阶思维的表层学习。因此,我们需要从浅表层合作课堂走向深度合作课堂。

把合作小组提升、培育到协同学习、心灵成长、精神发育的学习,心灵、精神综合成长的共同体。当前首先要做的是打造、强化合作学习共同体的个人、对子、小组的责任文化。关注文化创生,培育创新创造的心理环境,促发生长基因裂变,实现合作学习场景的化学反应。

借助设计思维寻找思维停靠点。推进思维材料、思维支架、思维可视化、有氧学习的高阶思维等,是实现“课堂定位从知识、能力立意走向思维、智慧、生命立意”的有效抓手。个体思维、他人思维、团队思维三者关联、互动是思维生长的有效路径。

学科知识是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载体,学科活动、项目学习、真实情景下的不确定问题探究是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渠道,关注知识获得过程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是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桥梁。

让学生学会合作既是学习前提又是学习的重要目的。“少就是多、慢就是快、退就是进”是合作学习内容、速度、地位等要把控的辩证法。同样,研究学生不仅仅是合作学习的起点,更重要的是,研究学生、发展学生是合作学习的终极追求。当前亟须突破三大问题:学优生学力剥夺与习得性自卑;学困生遇到学习困难的显性、隐性发出的求救信号的破译与解决;不打断或急于提醒、帮助孩子,让孩子自我实现思维打通、思维跨越的突破与顿悟。

设立学情观察员,从观教走向察学。课堂研究应该基于学生,为了学生;课堂研究不可忽视学生立场,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研究的直接受益者。

新合作学习倡导的教学理念主要有以下内容:

其一,从关注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落地。让学生经历真实的探究、创造、协作与问题解决,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此过程中,一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均成为学生探究的对象和使用的工具,其目的是形成学生自己的思想和理解。让师生的个人知识与学科知识的对话互动成为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过程;将知识创造过程变成教学和学习过程。在教中学、做中学基础上践行发现、探究、解决真实问题的创中学,让学生人人成为创客。

其二,学习方式、学习目标从整齐划一到以生为本的个性化选择。以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理念为主导,通过数字媒体、小组合作等形式,建立一种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模式,强调学生学习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要积极研究与慕课、翻转课堂、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等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教育新形态匹配的课堂组织形式。

其三,课堂定位从知识、能力立意走向思维、智慧、生命立意,从仅改变思维提升到启迪思维、润泽生命。把课堂建构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定位到改变思维、启迪智慧、点化生命的核心素养高度,即为思维生长、启迪智慧、润泽生命而教(学)。思维生长表现在思维的深度(长)、广度(宽)、厚度(高)单向或多向增加。

让思维生长的路径主要有:对主干问题认识,让学生从点状碎片化局部思维到整体系统化思维,从静态单一思维到动态辩证思维,从结果思维到过程思维,从简单思维到复杂思维,从借鉴、传承思维到质疑、批判、创新思维。

(作者系河南省封丘县实新学校校长)

《中国教师报》2017年11月01日第7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