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教师的魅力修炼

作者:□ 魏智渊 发布时间:2017.10.25
中国教师报

魅力教师没有一个“标准画像”,因为魅力往往来源于一个人的独一无二。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从师生关系的角度将魅力教师分为两种类型,艺术家型和导师型。

艺术家型的核心是“表现”。他们往往依赖于某种天赋,并通过展示和利用天赋唤醒学生对知识的热情,“慕其师而信其道”。而导师型的核心是“发现”。相对于艺术家型的“我自开花,蜂蝶自来”,导师型教师往往依赖于洞察力,他们能够理解并接纳不同生命的特质,洞察其内在需要,并能引导、帮助他们理解自我,寻找到独特的自我发展路径。艺术家或导师只是倾向性,即更强调教师主体还是学生主体,多数魅力教师往往是混合型的。

教师的魅力修炼包含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是认识并重塑自我,二是理解并重塑专业。

认识并重塑自我,其实是一种自觉的人格训练。认识自我,是对自己生命独特性的理解与反思。每个人的人格,都是遗传或天赋、童年经历以及关键遭遇相结合而形成的,是先天倾向性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这个过程中,人的被动性往往远大于主动性。也就是说,我们无形中被环境所塑造而不自知,并很容易将被塑造的自我看成是天经地义且倾向于拒绝改变。但是,我们需要并有可能越来越发展出一种元认知的能力,即对我们自身经验(包含思维方式、情绪类型、价值观、交往模型等)的洞察力。重塑自我,是指在认识自我的前提下,在与环境的进一步互动中,对自我中妨碍生命发展的部分进行有意识的调整。

但这是从人格角度来思考的魅力训练的基础部分或消极部分。如果说消极部分是理解“我是谁”,那么积极部分则是理解“我应该是谁”。这里的关键是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寻找自己的热爱,然后跟随它,训练它,直到成为自己的鲜明特征,这就是魅力的重要来源。例如有人曾经批评某名校校长,说她上课过于光芒四射,结果成了表演,应该控制自己的表演欲,给学生更多机会。这名校长曾经尝试改变,结果觉得很痛苦。因为只有将讲台变成舞台,她才感觉到做回了自己,整个生命才是生动的、活跃的。一个教师不追随自己的生命特质,就无法形成风格和拥有魅力。这并不是说,不要管学生;而是说,每个人与学生的交流方式都不相同,并不存在一个完美的模板。当然,这并不能说批评没有意义,而是说我们首先理解自己是谁,然后才能在保持自身特点的情况下进行修正和平衡。

理解并重塑专业,是指要进行自觉的学术训练。就目前而言,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水平还是比较低的,多数情况下教师都在凭未经省察的经验在教学而不自知,不过这种情况持续不了多久。所以,教师应该通过学习努力理解本学科的教学逻辑。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及课程逻辑尤其是知识框架,这涉及本体性知识;二是教学逻辑,即理解儿童是怎样学习的。

然而,魅力训练并不是指掌握客观的课程与教学的所谓知识,而是指在教师风格的统率下,让知识及教学活起来,拥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意味着:你不能讲述自己不相信并未加以践行的知识;你必须以自己的方式传授知识,这涉及知识的经验化或个人化问题。一个自卑而超越的教师或许更容易讲好《丑小鸭》,因为《丑小鸭》所传递的,是他用整个生命感受到的。他在讲述《丑小鸭》时,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并深刻理解,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知识首先穿越了他自己的生命,然后才与学生产生共鸣。相反,一个从小优秀并没有自卑情结的白天鹅类型的教师,完全能够清晰地理解《丑小鸭》所要传达的知识,但这只是一种逻辑的理解,而不是一种生命的体验。

就是说,魅力教师的课堂之所以不枯燥,是因为教师并非知识的搬运工,搬运一个与自己无关的东西——这是许多课堂让人昏昏欲睡的根本原因,而是努力地调动自我以及学生的深层生命体验,一旦沟通成功,知识便有可能牢固地建构在学生的生命中。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都容易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并有可能形成高峰体验。很显然,这样的教师是有魅力的。此外,集中讲授好还是小组学习好?类似这些问题,都是教师个人特质、学习内容本身的特征以及学生现状相互作用的结果,而教师个人特质往往起决定性作用。因为,你不可能以别人的方式完成教学,你必然且必须打上自己的烙印,才能让教学产生魅力。

哪些因素会妨碍我们成为魅力教师?一是习惯以外部评价来定义自身;二是缺乏甚至惧怕热情;三是缺乏足够的毅力出走舒服区;四是缺乏元认知能力以及持续学习的能力。

总结一下,魅力教师是校园中不安分的少数人。他们心怀热情,能够感受到环境与自我的冲突,并因惧怕平庸而选择了自由地成为自己。通过不断的自我训练,他们逐渐以自己的方式与知识、学生发生联系,并对学生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力,帮助孩子逐渐找到了知识的意义和生命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形成了自身鲜明的风格,并找到了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意义。

(作者系山西省运城市新港实验学校校长)

《中国教师报》2017年10月25日第8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