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爱的成长

作者:□章 颖 发布时间:2017.10.11
中国教师报

作为教育人,我曾反复思考,教育的灵魂是什么?我同意许多人的看法:教育的灵魂是爱。是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作为校长和教师,应当全身心地去爱学生、爱学校、爱教育。只有爱才能让自己和他人成长。

先说说我校一位教师的故事。上学期午睡课,学校中层在值周检查时,发现五年级一个班主任连着三天让六七个学生补作业、订正作业。值周教师也很苦恼,已经提醒过老师,午睡时间要让学生休息,可班主任说:我放弃午睡时间给学生补课,都是为了学生好!这难道有错吗?

值周教师建议多扣这个班级纪律分以示告诫。我想,扣分只是手段,关键要让老师明白其中的道理。第四天午休时,我经过这个班级。班主任一看我就解释道:这几个孩子回家不做作业,只能用这个时间让他们补,我这也是为了学生好。我和这位班主任讲:我理解你的心情,我以前也这样做过。午休已经过了20分钟了,你先休息一下吧,让孩子也先午睡吧。

这样的教师可能许多学校都有,对工作任劳任怨,为学生尽心尽责。可是教师的好心学生却不领情。你说教师对学生有没有爱呢?我觉得,这位教师表现的不是爱,而是对别人的控制。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以爱的名义给学生补课,这就是一种控制。那天放学,我和这位教师聊了我自己的经历。

我带第一批学生时,为了提高班里学生的成绩,经常利用午睡或放学为他们义务补课。这些学生毕业考了80多分,我当时很欣慰,觉得努力没白费。这批学生上初中后,一个学生回来看我,并提起当年补课的情景。他说,看着同学下课在玩,中午在睡,自己却在补作业,心里很不情愿,觉得很委屈,觉得老师不近情理。这让我很吃惊,原来所谓的爱是我的一厢情愿。“治一个人的病,先抚摸他的心。”师生之间需要心的沟通。后来,我对于学生的成绩波动也不再急躁了。我知道,心的改变需要条件,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关怀与守候。我认为,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这位班主任听了以后点了点头。我希望这次谈话不是我又一次的一厢情愿。

在我看来,理解和接纳的对象,不仅可以是人,也可以针对滋养我们的文化。

做校长后,为了更好地办学、育人,我首先梳理学校的历史脉络,理解学校的发展思路。汤溪小学1906年建校,至今有110多年历史,如何将这源远的文脉延续、扩大,是我接任校长后反复思考的问题。

汤溪小学以“非遗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作为特色教育,开展了许多活动,成效丰硕。其中,语言是最为重要的文化遗产。虽然汤溪方言被认为是古汉语的活化石,可现在会说汤溪方言的孩子寥寥无几,能听懂汤溪话的孩子也为数不多。于是,我们将工作重点放在保护汤溪方言、力图留住地方文化的根脉上。

学校从三个方面推动工作:一是从活动到课程。学校将汤溪方言文化与语文、地方、校本课程等相结合,开设“汤溪民谣”“南山采菊”等拓展性小课程。二是从重结果到重过程。学校将12月定为“学说汤溪话”主题活动月,方言文化教育实现了由重视结果展示到重视日常学习过程的转变。三是从个别参与到全员参与。学校努力营造你说、我说、大家说的良好学习氛围,全员参与,人人学说、乐说汤溪话。

去年12月初,学校下发“汤溪方言征集令”,让学生收集汤溪方言中最常用的几句话,再整理出全校最经典的10个句子在校园展示。12月中旬,学校聘请40位家长担任“方言教师”,走进课堂与班主任同台进行双师教学,教孩子说原汁原味的汤溪话。接着,各年级先举行“学说汤溪话PK赛”,选拔出6支优秀代表队参加全校“大PK”。孩子们或说或唱或演,将地道的汤溪方言搬上舞台,汤溪乡音在愉快的氛围中写进孩子们的记忆里。最后,学校将活动做成展板、拍好照片,录成视频进行展示,作为成果资料保存。现在,汤溪方言已经纳入全校一、二年级的语文“游考”内容。

今年1月16日,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主任曹志耘教授邀请我们在研讨会上介绍“方言进课堂”的活动情况。与此同时,我们的研究成果《基于本土非遗传承的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获浙江省2016年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表面上看,我们是在做方言活动,做地方文化,从更深层次说,是基于我们对生于斯、长于斯的这块热土的挚爱。

所以,管理学校要“心静脚静”,俯身在学生之中,站立在教育之中,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用爱滋润心灵,改变自己,影响他人。爱是我们本身就具有的能力,我们要一起重新发现和正确表达这份爱,在爱中一起成长。

(作者系浙江省金华市汤溪镇中心小学校长)

《中国教师报》2017年10月11日第15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