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故宫项目学习创生记

作者:□ 冯 澍 发布时间:2017.09.20
中国教师报

    兵分两路开启“寻宝”之旅

一样的故宫、一样的文渊阁,不一样的新老师生。今年开学,近100个穿着一土校服的“小土豆”与20多位教师兵分两路,踏上了从午门通往紫禁城最大的藏书阁“文渊阁”的“寻宝”学习之旅,让孩子们在目前世界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质皇家建筑群中,触摸和探究历史。

孩子们7-8人组成一个小组,在教师和家长的带领下,拿着像绘本一样的典礼手册,开始了他们的寻宝之旅。他们寻找鸱吻,猜想它的故事;他们观察角楼特点,描画它的颜色;他们用身体丈量储水的铜缸高度和周长;他们寻找长廊中的椽飞彩画,看看到底有多少玄妙的图案;他们在太和殿门前寻找日晷和嘉量,了解古代人的测量工具;他们与爸爸妈妈一起给守护太和殿的10只小兽排序……孩子们用眼睛观察,用画笔描绘,用心灵感受,用头脑思考,用脚步丈量,全程兴致盎然。当他们走过角楼,经过文华殿、太和殿,最终在文渊阁会师时,一路走向的是探索璀璨文化的历程。

别小看了这场项目学习,背后对教师的挑战是真实而具体的。

首先是学生人数增加了,与去年31个“小土豆”相比,今年近100个“小土豆”和200多个家长以及全体教职员工,达到了故宫“最大”的旅游团规模;其次是如何在人满为患的紫禁城独辟蹊径,让孩子们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中充分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设计任务加入更多互动体验

面对真实世界的问题,教师们顺势将这场开学典礼变成了一次跨学科教师间、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学习。如果说项目学习最重要的是一套学习设计流程,那么一土学校的开学典礼就是在下面的流程中一步步成为现实的。

第一步,项目引入:通过播放去年开学典礼宣传片、“新”教师采访“老”教师以及“老”教师用角色扮演方式模拟去年带领学生做的活动等方式,向“新”教师解读去年开学典礼的流程,并对一些需要澄清和深入解答的问题一一解读,让每位教师全面了解项目。

第二步,发掘和细化“驱动性问题”:设计一个开学典礼,不仅让孩子能够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还能够体现开学典礼应有的仪式感。教师们认为,让孩子在故宫举办开学典礼具有深远的意义。紫禁城位于北京的“心脏”,同时还藏有大量的世界珍宝,甚至秘密……正是故宫的这些特质与教育所要走的路不谋而合。“我们希望给孩子营造一个寻宝的过程,而教育本身就是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和闪光点。”一土外教迈克尔·约翰这样回忆设计故宫开学典礼的“小心机”。

体现在开学典礼的设计中,一个核心思想是如何在这条从午门通往文渊阁的路途中加入更多互动体验,鼓励孩子围绕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因此,如何从儿童的视角,让他们在感兴趣的探索中触摸故宫的历史和文化以及体会学习的快乐,成为教师们达成共识的驱动性问题。

    编辑手册彰显“学生友好”思路

第三步,前期踩点:教师们避开拥挤的人流,找到两条闹中取静的寻宝线路。新生和家长走的是去年的老路线——从午门上角楼,再到东华门的建筑博物馆,然后走向文渊阁。与此同时,教师们还给老生和家长设计了一条新线路——金水桥至太和门广场至太和殿。踩点过程中,教师们随时记录下自己的灵感,为之后的讨论做准备。除此之外,踩点中更重要的环节在于教师们都试图从孩子的视角去思考学生感兴趣的是什么。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设计的测水缸、找图案、画对称的寿字图形等,都是基于孩子的好奇。踩点时,我们一直在讨论孩子可能会觉得什么有意思。” 语文教师冯春这样回忆踩点经历。以探索故宫许多大殿外的铜质或铁质水缸为例,教师们可谓煞费苦心,在其中设计了许多互动性体验,从让孩子们寻找这些“神秘”大缸到探索这些大缸是用来做什么的,再到如何引导学生用创造性的办法测量大缸的高度和周长。正是这些来自孩子自身的发问和探索,让学习变得有趣,让知识更容易内化。“当孩子们可以充分调动全身的感官去感觉、触摸和体验时,他们与这个世界的联结才更紧密。作为教师,我希望能带给孩子一生都受用的回忆和体验”。

第四步,头脑风暴:教师们围绕在踩点过程中产生的灵感和想法,集中讨论整个开学典礼的环节设计,以及对“故宫开学典礼项目学习手册”的设计和编写创意。手册的排版以图片为主,便于学生直观快捷阅读,同时注重彰显“学生友好”的思路。

牵头设计新生线路手册的语文教师从包括手册排版在内的三个方面诠释如何做到“学生友好”,另外两个方面是:从形式方面看,小册子里都是启发孩子思考的任务,大多是问“为什么”,激发孩子们一边观察一边动脑,而不是依靠导游的知识讲解。从内容方面看,大多是符合孩子兴趣的动手活动。比如手册第7页的内容是给角楼涂上颜色,孩子通过观察动手完成;再比如措辞,“找文渊阁”是大人能够理解的方式,但是我们加上了“线索:绿色的楼、桥”,这是便于孩子理解的方式。

关于如何在开学典礼中体现仪式感,教师们在头脑风暴中讨论得相当激烈。有的教师说,让孩子们在文渊阁的台阶前诵读一土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有的教师说,可以参考去年种种子的环节。最后大家决定,通过肢体语言表达一土学校的价值观。“这些肢体语言,让孩子们得以通过非语言的形式表达意义,这也是每个孩子习得语言必经的过程。”迈克尔·约翰说。事实是,在开学典礼现场,6个全职外教站在全体孩子面前,用各种夸张和好玩的动作,引导孩子们用肢体动作和语言,生动地演绎了一土学校价值观——内心充盈、爱己及人、乐天行动、异想天开、创造奇迹。

    迭代方案为了对学习不一样的理解

第五步,反馈与评价:这是项目学习很关键的一步。教师们通过长廊展览的方式,将每组学生讨论的成果张贴出来,让大家通过在便签条上写意见的方法,互评并给予反馈。

譬如,老生组的教师建议,活动要考虑到孩子的能力和兴趣,让他们少写,多画;少回答问题,多融入学习;小册子的设计应该加入一些孩子喜欢的元素等。今年,教师们就设计了一个完成挑战领取贴纸的环节,整个过程就像一次寻宝游戏。正是这些反馈,才得以让教师们不断迭代每一次项目学习的设计方案,促使发生更高质量的项目学习。

没有刻板的典礼、严肃的站队,没有校长和领导的“官方讲话”,更没有大喇叭喊话,就这样在流程化的项目学习过程中,孩子们体验了一节与众不同的开学第一课。一土学校专家顾问、清华大学附属小学CBD实验学校执行校长傅雪松评价,“几乎没有学校干过这样的事情。我想大概是因为,教师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开学典礼告诉孩子们,学习不仅要用眼睛看、耳朵听、手写,还要用自己的脚,边走边学、边走边看、边看边想,只有走的越多,想的才会越深,掌握的知识也才会越来越多”。

如今,故宫里的项目学习已经落下了帷幕,但教师们对项目学习、跨学科融合,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在这个新的学年才刚刚开始。

(作者单位系北京市一土学校)

《中国教师报》2017年09月20日第12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