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闫合作:用中国智慧破解教育难题

作者:□ 本报记者 王占伟 发布时间:2017.09.13
中国教师报

    闫合作  河南省济源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孔子学会副会长,河南省国学文化促进会副会长,河南省儒学文化促进会讲师团副团长,济源市政协委员。

他对中华经典进行全新解读,已出版7部教育专著。

他上公开课,总是让教师现场点课,不给自己留备课时间。

他开创了以“孔子教学法”为核心的“中式教育”,让众多教师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他就是河南省济源职业技术学校教师闫合作。

    领创“精神岗位”

卓越的人都有自己的精神岗位。

对闫合作而言,职业技术学校的语文教师只是其物质岗位,他更看重的是自己的精神岗位——做唤醒教师职业生命的“现代孔子”。这是他的人生梦想,他志在为中华文化、中华教育的复兴尽心尽力。

20年前,闫合作开始研读《论语》《道德经》等中华经典。20年来,闫合作基本不看电视,每天晚上9点左右上床睡觉,凌晨4点左右起床,阅读经典、读书写作,上午8点以后投入一天的日常工作。“我的7本专著,都来自于每天早晨的3个多小时。”闫合作微笑着说。

以闫合作的研究成果、著作、文章、学识,求职位、评职称是轻而易举的事,然而闫合作从不争名求利,总是退而远之。他研究中国文化,深知不争之理,只愿默默付出,天天成长。

在研读《论语》的过程中闫合作发现,古代的注释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不同时代对孔子的阐述都不一样,一个时代应该有一个时代的孔子”。闫合作认为,此项工作意义重大,他决心尽自己绵薄之力,对经典进行全新解读。

因地处偏僻小城,资料匮乏,无师请教,陷入研究困境的闫合作斗胆给北京大学张岱年先生写了一封信,谈了自己对《论语》的认识。信寄出后,闫合作很快就忘了,他以为,92岁高龄的国学泰斗是不可能给一个素不相识的普通教师回信的。

然而,一个多月后,闫合作收到了一封来自北京大学的来信,信封右下角写着“哲学系”。因为激动,闫合作拆信的手抖个不停……

张岱年先生在回信中详细介绍了有关《论语》注解的书,特别推荐了复旦大学蔡尚思教授的《论语解读》……这封信给了闫合作巨大的精神力量。

闫合作对张岱年先生无比崇敬,但他在《〈论语〉说》一书中对经典的全新解读,与张岱年先生的观点并不完全一致。然而,他内心坚信先生不会不高兴,反而会感到欣慰。

2500多年前,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我为什么不重温圣人的伟大旅程呢?”2008年,闫合作决定重走孔子周游列国之路:既想通过这种方式“亲近”孔子,又想以此宣传他总结出的“孔子教学法”。

效仿孔子,闫合作也招收了“弟子”,与他共走“孔子之路”。与孔子不同,闫合作招收的弟子不是“贤人”,而是问题学生,有的学习有困难,有的上网成瘾,有的叛逆……

出发前,闫合作对孩子进行了面试,他发现有些孩子内心并不愿意去,这样的强迫“没意义”,最终确定随行6人。其中,最远的来自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孩子高一便辍学在家,痴迷传统文化,自学了二十四史……

“都知道孔子因材施教,但很少有人真正去实践。”闫合作称,此次重走孔子路,就是要将他研究的孔子教育智慧与新课改结合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此外,每到一处他都做公益演讲,把自己的教育方法推介给沿途的家长和学生。

    竞创“国学补缺”

2006年,闫合作将自己多年研究《论语》的心得结集成《〈论语〉说》出版。因为书中有些观点和解释与传统观点迥异,闫合作一度成了新闻人物。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对于孔子的这句名言,闫合作作出了惊世骇俗的解读:“女子”指女儿,“与”在《说文解字》中为“赐与也”。这里指嫁与。整句话可译为:“只有把女儿嫁给小人,是最难相处了。亲近他则骄横无礼,疏远他则怨怒。”

他的这一解读所引发的媒体热议,从大陆传递到了台湾,就连马来西亚的《星洲日报》也给予了关注。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这是《论语》的原文。

传统注释认为,“好学”就是爱好学习。面对“你弟子中谁爱好学习?”的提问,孔子说,他弟子中只有颜回爱好学习,可是早逝,现在没有爱好学习的了。这就让人困惑了:孔子弟子72贤,怎么只有一个热爱学习的?

对此,闫合作认为,这里的“好学”不是爱好学习之意,而是“传承学业”。好是一个会意字。作为会意字,“好”从女从子,指女人生了孩子。女人生了孩子,可以传宗接代,自然是美好的。因此,好的本义是“生子”,生子而能传承。

对于整部《论语》20篇,闫合作都做了重新注解: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许多人的认识是,温习旧知识而有新的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这种解释的影响很不好。温习旧知识而有新体会,是人人都会有的,这样就可以当老师了吗?其实,“温”是寻找的意思。三国时期的哲学家何晏指出:“温,寻也。寻绎故者,又知新,可以为人师矣。”在这里,“故”不是指旧知识,而是指“缘故”“缘由”。孔子本来的意思是,能寻找缘故,知道根源,才可以为人师。

“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现代译文的大意是,告诉他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知另外三个角,就不再重复去教他了。

在闫合作看来,孔子并不是这种意思。孔子说的是,强调教师要注重课堂的讲授能力,而不是指责学生的愚笨。“不复”不是“不再重复教学生”,而是不再重复所举的“一”。学生不能反三,是教师举的“一”没举好,不要再重复,要换一种说法来讲。如果你举的“一”能举好,任何人都可以反三。

《学记》中说:“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教育是来弥补学生之“失”的。如何补“失”?不能直接补,不能盯着“失”来补,要通过长善来补失。天天长学生的善,最终学生就没有“失”了。因为天天要长学生的善,教师就需要天天找学生的善、想学生的善、看学生的善、说学生的善,学生也就会将其优势发挥到极致。

闫合作的经典新解,既伴随有质疑的声音,也赢得了不少专家的支持。有观点认为是“国学补缺”。中国人民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张立文读了他的书后,曾专门给他写信说:他的注解很好,很大众化,能让更多的人接受。

    开创“中式教育”

与许多专家培训教师不同,闫合作除了讲座,还亲自给教师上“孔子教学法”的示范课。在这方面,闫合作有一项让全国教师惊叹的绝活:上公开课不提前公布上课内容,而是走进教室让听课教师当场点课,然后再当场作课。

记者跟踪采访闫合作时,曾见证过这样的场景:河南省鲁山县第二高中的礼堂里,台上几十个学生和台下近千名教师在安静地等待上公开课的教师走上讲台。

“到现在为止,今天的上课内容还没有确定。我知道在座的大部分是中小学语文教师,请你们任意点课。”闫合作拿着话筒,边走边说地上了讲台。也许是感到意外,甚至是不敢相信,台下的教师们迟迟没有动静。闫合作又把刚才说的话重复了一遍,台下仍然没有人站起来。尴尬持续了一分钟,终于一位年轻男教师站了起来:“我想请您上《藤野先生》……”点课的教师落座后,闫合作就开始上课。

下课时,礼堂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当闫合作转身走下讲台时,掌声依然热烈……

闫合作之所以敢让教师现场点课,是因为他研究的“孔子教学法”大道至简,其内涵可概括为“一句话,两件事,三种效果,四条标准”。

一句话是指“学而时习”。闫合作认为,学习包括了学和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习比学更重要。学相对较简单,听了、读了、看了就是学,然而要学会、掌握,必须通过“习”,也唯有通过“习”,而且要“时习”,即适时地习,才能真正掌握。

两件事是指组织教学和教学组织。“教师做好组织教学,才算会上课;做好教学组织,才能上好课”。组织教学是通过“时习”激发学生的情绪,保障所有学生积极参与,愿学想学;教学组织就是教学设计,通过“时习”进行教学设计,分为学前习、学中习、学后习,保障所有学生都能学明白、学会。

三种效果是指教育变简单、学习变轻松、课堂变有效。达成这三种效果的秘诀是“学而时习”。学习是学生的事,教师永远都不能替代。闫合作认为,“学习知识只是手段,通过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的素养和能力,才是目的”。

四条标准是指学生学习主动、知识课堂掌握、课堂面向全体、师生幸福成长。

现在,闫合作研发出了以“孔子教学法”为核心的中式教育体系,并在河南、山东、河北、内蒙古等多个地区的学校进行实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越来越多的实验教师的课堂和生活都发生了质变。

曾经,河南省洛阳市第四十三中学教师程中英是一个要强、执着、说一不二的人,这种强势的性格让她的孩子、爱人活得辛苦,她自己也觉得生活无望。然而,持续听了闫合作的讲座后,做义工、做个案……让程中英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是闫老师让我放手,让我退后,让我将孩子成长的舞台还给孩子。我开始不再要求、逼迫孩子,而是接纳、肯定、欣赏孩子;不再过分包办,而是让他自己选择、自己承担。”程中英充满感激,“现在,我的孩子阳光、自信,说话有理有据,思维清晰,办事周到细致,成了别人学习的榜样”。

在程中英看来,每一次讲座,闫合作都将自己从经典中读出的智慧提炼成几句通俗易懂而又耐人寻味的话,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觉悟、反思、改变。他已经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自己的血脉,能时时处处用自己所探索的“孔子教学法”讲教学、讲教子、讲夫妻之道、讲企业管理、讲生财之道……让听众学而时习、主动参与、听有所获、学有所用。

就这样,闫合作在经典中汲取养分成就自己的同时,也改变着更多人的命运。

《中国教师报》2017年09月13日第11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