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被学生“打败”后

作者:□ 孙志强 发布时间:2017.08.30
中国教师报

我与教师这一职业结缘,起于高中。我在高中时读过吴非的《致青年教师》一书,他说教学生的时候,有时可以看见学生眼里闪出的光。后来,我在教学生的时候,真的见到了学生眼里闪出的光。

如今我已经执教两年,还没有太多的经验,有的只是自己在教学上的小小探索。在教育理论学习中,我认同建构理论和文化历史理论。在这两种理论的指导下,我认识到学生能够构建自己的知识认知和社会认知,而已有的知识、社会认知又会成为他们以后建构的基础,会有同化与顺应的发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有效参与是进行学习的重要环节。一个班级学生的认知能力、程度和他们的知识基础、情感基础参差不齐,学生的参与度是必须要考虑到的问题。

我开始教作文时,学生大部分只是以流水账的形式记录发生的事情。我告诉学生说,作文要有主次轻重,不要简单罗列。反反复复指导了几次后,学生的作文仍没有进步,真是被他们“打败”了。看来直接讲作文的写法不够,学生对细节的描述能力远远不足。怎么才能让学生抓住细节用心写作呢?我决定从五年级一篇看图写话《小足球赛》入手。

每个小组在20分钟内,把每个图中的人物、场地、背景等挨个“扒”了个遍:小男孩的膝盖上绑着纱带,可能是上一场比赛受伤了吧?后面有个替补守门员,穿着一身红色的衣服,虽然总轮不到他,但他仍然在后面认真地注视着场上的活动……最后发言的小组绞尽脑汁,不停地在图画中寻找新的东西,作出独特的描述。

而关于这些细节的写作,我认为是他们真正意义上的作文。

接着是词语。词语是让学生和我头疼的问题。每天反反复复练习,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甚至让孩子们产生了抵触情绪。我想起自己曾经玩过“疯来疯往”的游戏,于是我把游戏带进了词语学习中。如此一来,许多平时写作业困难的学生对词语的自我开发和识记比以前进步了很多。

这两年我最大的感受是,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我也常提醒自己,“童年是每个人不可替代的时光”。我的学生让我明白,小学生并不仅仅是一个个“小小的人”,他们虽然不够成熟,但是有足够的灵活度和感知力。他们每个人都有细腻的心理活动,有自己的“小算盘”,对同学、老师也都有清晰的看法,他们会藏起自己的委屈,保存起自己的秘密,他们会争取,会放弃,会悲伤,会忧虑。

而我,深深地爱着他们。

(作者单位系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青山口小学)

“为中国而教”提供

《中国教师报》2017年08月30日第9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