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对当下课改的冷思考

作者:□郑冠坤 发布时间:2017.08.30
中国教师报

冷静审视当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我有几点忧虑。

一是理论不断翻新,概念爆炸泛滥,造成课堂形态不断被颠覆,教师难以形成成熟的教学方法,课堂效果虚而不实。

教育理论是历史经验抽象总结形成的,具有长期的稳定性,不可轻易推倒。但我们的理论指南却不断被推倒重构。

每个理论的提出都衍生出相应的概念群,都构建出相应的话语体系。教师队伍接受并理解这些新概念,需要长期的学习培训与适应过程。当下教师职业之累与此密切相关。

课堂教学形态是教育理论实践的产物,密集的理论更新导致教学形态的不断重构,教师如拆房子一样一遍遍推倒重建,这是职业之累的又一重要原因。

二是重吸收、轻坚守,重改变、轻演变,以至于忘记了自己究竟是谁。

学习永远是一个借鉴的过程,是一个补缺的过程。但太多的“取经者”自卑到全盘否定自己,无视自己的成功实践,囫囵吞枣,照抄照搬,不仅水土不服,还会产生严重的挫折感,打击团队的自信心。

所有的学习都是要落地的,这个“地”就是自己实际所处的环境、所面对的现状。只有在此基础上审视成功者的经验,取我所需,用我所能,爱我所好,并先局部实验,而后评估效果,方能决定是否完全为我所用。

真正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者,一定是在坚守的基础上吸收,在演变的基础上改变,企图靠吃天上掉下的一块馅饼成为胖子,那只能是美好的幻想。

三是无视甚至批判成功者的课改经验,崇尚城市高标准的做法,这使部分课改脱离了实际,缺乏说服力。

当下,许多县级学校甚至农村学校的课改产生了很大影响,学校的教育生态发生了显著变化,而且其中有些课改经验甚至具有普遍意义,但却往往被人无视甚至苛刻地批判。而一线城市某些被特惠条件供养出的典型却总结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验,应该这样引领课堂教学改革吗?对广大农村学校有指导意义吗?

在我看来,课改的重点一定在农村,教育工作者千万不要站错了位置,看错了方向,否则可能犯缘木求鱼的错误。

(作者系河南省新密市教研室原主任)

《中国教师报》2017年08月30日第4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