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陕西汉阴:创新机制激活教师流动

□ 通讯员 杨 刚

发布时间:2017.06.14
中国教师报

城乡教师双向流动是促进区域教育均衡的重要途径。但各地在落实这项工作时都遇到了困难,教师流不动、向城区单向流动等现象屡见不鲜。

近年来,在陕西汉阴,教育部门创造性推出了教师双向流动“确保五个优先、搭建四座桥梁、抓好三大保障”的“543”管理模式,激发了教师参与城乡流动的热情,有效促进了城乡教师的专业成长,真正实现了城乡教育共同发展、城乡教师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

    推进师资梯次流动

几年前,部分山区学校教师为进入城区学校工作,到处找门路、托关系,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形成了学校不满意、教师不满意、学生家长不满意的尴尬境地。

为解决这一问题,确保教师公平、有序流动,汉阴县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于2014年出台《汉阴县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工作调动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规定,在新招考教师全部安排到山区任教、确保各学校教学秩序正常的前提下,按照“遵循编制、岗位空缺、学科配套、网上公示”的原则,促进师资在山区、川道、城区之间梯次有序流动。

具体来说,教师流动要做到五个优先:一是省市教学能手优先流动,获得省市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师等荣誉的教师,当年可优先申请工作调动;二是教师综合考核成绩优异者优先流动,在综合考核中将教师的教学成绩、获得奖励和荣誉进行综合评分,得分高者可优先流动;三是在同等条件下工龄长者优先流动;四是年满30岁单身青年教师在符合调动管理办法的基础上优先流动;五是在同等条件下县级以上优秀(模范)班主任优先调动。2016年,通过五个优先,山区向川道地区流动教师133人,有效杜绝了教师无序流动。

    促进师资均衡发展

为均衡配置城乡师资力量,确保优质师资下得去、留得住、起作用,汉阴县着力搭建城乡师资流动“四座桥”。

一是建立“对口支援桥”。根据全县中小学布局实际,分片建立大学区,将师资力量相对较强的学校确定为学区长,由学区长学校选派优秀教师、管理人员到学区内其他学校交流任教,强校带弱校,实现抱团共进。

二是建立“能手考核桥”。研究制定《省市教学能手综合考核细则》,将省市教学能手赴农村学校任教1年作为综合考核合格的基本条件,并要求他们在农村学校至少培养1名县级以上教学能手。3年来,有20余名省市教学能手到山区农村学校任教,培养了180余名县级教学能手。

三是建立“留乡待遇桥”。根据各镇学校工作生活条件、交通距离状况等差异化因素,将全县学校分为三类十档,按50元至500元定岗按月考核发放,并在乡村教师中叠加执行乡镇干部工作津贴,两项补贴制度叠加执行最多者可月增1000余元,不仅稳住了乡村教师的人心,还吸引城区教师主动到山区任教。

四是建立“干事创业桥”。研究制定《汉阴县中小学校领导班子选拔任用工作办法》,民主、公开、公正选拔了一批责任心强的年轻校领导。在校领导班子任用管理中,严格贯彻落实“三项机制”,对工作中干事劲头不足、工作成绩连续末尾的学校负责人免职换岗;对省市教学能手、骨干教师、校级领导支教挂职的在支教期内优先任用,树立能者上、庸者让的用人导向。

    筑牢师资建设基石

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激发队伍干事活力,汉阴县的另一重要举措,就在于抓好教师队伍建设的三大保障。

一是强化人事编制保障。汉阴县实行教育人事编制县控局管。县编委办将教体系统事业单位编制总数核定后,交由县教体局细化管理。教师向县城学校申请调入,由县教体局初审后提出意见,报县人事联席会议审定;县内其他教师调配由县教体局决定,报县人社局办理手续并抄送县编委办备案。同时,结合教育布局调整,将原来的编制、岗位设置到村小、教学点调整为镇级管理,编制单位调整为28个,全县共增加高级岗位52个、中级岗位94个,有效解决了乡村学校教师晋级难题和村小教学点中级岗位聘用的矛盾。

二是强化经费保障。近3年,县财政每年足额支付教师人员经费1.5亿余元,每年为1300名乡村教师发放津补贴700余万元(其中县级财政配套50%);3年从县本级财政投入667万元培训经费,完成2万余人次的培训。县财政安排特岗教师补助350余万元,切实保障教师收入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工资水平。

三是强化教研培训保障。充分利用“国培项目县”这一重大机遇,加强与陕西师范大学交流对接,分步骤、有计划开展置换脱产学习和全员培训等工作,确保所有教师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在全县建立25个名师工作站,引领全县中小学校连片研修、校本研修,特别是有效带动了山区学校、农村学校的教研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汉阴县通过构建教师双向流动新机制,焕发出全县师资队伍活力。3年来,全县公开合理流动536人,交流轮岗388人,选拔任用校长23名,培养省级教学能手29名、省市级学科带头人9名、市县教学能手277名,216名符合出山进城条件的教师自愿选择继续在农村学校任教。汉阴县教师管理工作经验先后被省市媒体报道,成为省级“双高双普”合格县、国家级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

《中国教师报》2017年06月14日第14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