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时光见证梦想开花
www.jyb.cn 2015年07月28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民族教育》杂志
今年,正值内地西藏班(校)办学30周年。30年,这样一种特殊的办学形式如何走过,它对个体、对家庭、对西藏、对国家来说又有着怎样的特殊意义,30年如何见证当初的梦想开花?
本期,我们用整本杂志的内容,聚焦内地西藏班(校)30年的前前后后,特别是那些有内地西藏班(校)教育经历的、现在正在西藏不同行业施展才华的毕业生,他们用自己的成长及蜕变,形象地展示了内地西藏班(校)留给他们的印迹。 让我们回到1985年的秋季开学:一批特殊的孩子——1300名十二三岁的西藏少年远离父母和家乡,来到祖国内地,就读于不同城市的优质初中学校。从那时起,内地西藏班这样一种特殊的办学形式,一直存续与发展。从那时起,每一年,一批又一批的西藏少年远赴内地,他们从初中到高中,从高中到大学,甚至到研究生、博士生,辗转于不同的城市求学,少则7年,多则十几年。 30年,也见证了内地西藏班这一创举的不断丰富与完善。从1985年开始创办内地西藏初中班,1987年建成第一所成建制的北京西藏中学,同时,西藏初中班规模不断扩大。1989年,开设内地普通高中西藏班(中专班),建设成建制的内地西藏高中学校。2004年开始,53所内地重点高中每年招收360名西藏班优秀初中毕业生散插到学校读书。2010年起,在北京等18个省市扩大内地西藏高中班招生规模,年招生规模由2009年的1315人扩大到2011年的3000人,在校生规模达到1.2万人。2010年,开始在12个省市38所学校举办内地西藏中职班,每年招生3000人。从初中班到初中校,从高中班到高中校,从集中到散插,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办学形式不断完善,教育教学的形式与内容更符合西藏孩子的实际需求。 30年过去了,共有3万多名中专学历以上的毕业生回到西藏,成了西藏当地用得上、留得住、下得去的人才。他们当中有工程师、有部队的优秀指挥官、有医生、有乡村教师、有基层公务人员、有自主创业者、有金融队伍中的一员……他们工作在西藏的各行各业,而且许多成了行业的中坚力量。从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共同的品质,那就是胸怀祖国,情系家乡,责任、担当、感恩、使命……这是内地西藏班留给他们的人生财富。 “历经17年,我分别在重庆、成都、北京完成了人生各个阶段的学习。如果问我,人生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想答案不在学历本上,不在聚光灯下,不在功劳簿上,而是那心灵深处的使命感”,这是曾在内地求学17年、现为西藏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宗教处副处长的罗旦对自己十几年内地求学的深深感悟。感悟,存在于每一个曾经就读内地西藏班(校)的毕业生心中,也成为他们前行的力量。 有的毕业生称内地西藏班是西藏孩子的“梦工厂”。是的,通过这个“梦工厂”,我们见证了一大批西藏少年的梦想开花,见证了一个个懵懂不更事的少年成长为一个个有担当、有理想、知感恩、有现代意识的新一代西藏人。 这个“梦工厂”,凝聚了党和国家对西藏发展的高瞻远瞩和深深期望,凝聚了许许多多内地西藏班办班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的深情关爱,也凝聚着一批又一批西藏孩子成长的欢乐与痛楚,以及远在西藏的家长们的思念、担忧与祝福。 “30年,也是而立之年,师生之爱延续不断,民族之情久远绵长。”30年见证着成长,见证着爱与梦想,它改变的不仅是个人、家庭的命运,更重要的是,它托举着一个新西藏的梦想。 (本文来源:《中国民族教育》2015年第7-8期)
![]() |
相关新闻
特别推荐
- 内地班助我如雄鹰般展翅高飞2015-08-26
- 喊一声妈妈,就是永远的牵挂2015-08-25
- 孩子们,老爸为你们骄傲2015-08-25
- 靠近你,温暖我2015-08-18
- 做西藏班的勤俭当家人2015-08-06
- 藏器待时,相信明天2015-08-06
- 教育的力量,世界的创举2015-07-29
- 除了感谢,还是感谢2015-07-29
- 从她身上我看到了希望的样子2015-07-29
- 带动地区发展 促进共同繁荣2015-07-29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