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7年,很多时候是走在各种各样的路上。
我透过动车的窗口,看到过江南的春天,一片片翠绿夹杂着鹅黄、粉红,还有那丝丝垂柳,柔风,方方的小池塘。那是中原名师班初春的学习。
我透过飞机的窗口,看到过西部的辽阔,那里是油菜花的海洋,一片片金黄像铺开的万里画卷。还有那蓝天,白云,远山,炽热的阳光。那是中原名师班写作计划的暑期研修,千里迢迢,和一群爱写作的人赴一场心中的朝圣。
我也曾带着团队,来到洛阳、巩义、许昌等地,参加中原名师小语工作室联盟活动,几乎每个月我都会赴一场抱团成长的盛会。
12月1日,当我习惯性地坐在办公桌前,准备写下一些“总结”文字的时候,一时间像是吹响了回忆的号角,所有关于教育写作的故事从四面八方奔涌过来。
2016年10月,通过河南省教育厅提供的平台,以一篇教育自传进入了中原名师写作出版小组,实属意外。当第一次谈及自己的写作方向时,我惶恐又迷茫。但闫学和张文质两位老师耐心帮我厘清了思路,寻找到写作的方向——写出属于自己的教育叙事。于是,便有了很多次挑灯夜战,也有了一段长长的困惑不解、自我激励、自我否定的心路历程,但还是一步步走了过来。
我写我的成长故事,写学生的故事,写同事的故事,写家长的故事,写经历的故事,写听到的故事……对于一个教师来讲,过去那一串串鲜活独特的教育故事,是不可复制的,这更贴近一个教师的本质:教育的根本不是你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而你是什么样的人,有着怎样的精神海拔,有着怎样的生命状态,有着怎样的境界格局,你遇到过谁,又将遇到谁。
整个2017年,我把休息的时间都献给了写作。或者说,我把教育写作当成了繁忙工作之余的休息。当我在桌前坐下,或者走在明亮喧嚣的校园中,当我回望那些与学生一起走过的日子时,好像有一双神奇的时光之手,将记忆的线头轻轻扯出,拉出一行行、一段段、一篇篇的回忆……我惊讶于我的好记性,它可以细致到还原那天的天气,那天的一阵大笑,那天有谁张开的双臂,那天的一个精彩回答,甚至聚焦到某个孩子所穿的粉色毛衣……似乎所有遇到的孩子都不曾长大,不曾走远,依然鲜活在甜滋滋的童年。这童年里,依然有我的守护……
写作带给我清新、健劲的状态,它让我自律而清醒。如果说阅读是精神之野畅流着的一道长河,一条河流的形成,需要整个大地的完整与健康——记得的,可以发声的,是河面映出的天光云影;而写作就是难溯的源头,以及远方的青山、绿地和旷野。
我在这些文字里搜寻回忆,曾经的感动和念诵,都随文字融入血肉。
回望我的2017,天大地大,每一束阳光下都长着故事。作为一个努力走过四季、用心工作的人,我庆幸:我有一支笔,我能用写作成就自己和学生的诗与远方……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漯河市第二实验小学)
《中国教师报》2017年12月27日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