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尝试让改变发生

作者:石 玫 发布时间:2017.12.27
中国教师报

6月,中考结束,我和同事说:非常后悔从4月开始,就让学生做大量的模拟试卷。两个多月的时间,他们做得辛苦,我讲得辛苦,课上读书观影的时间完全没有,学生的应试能力也没什么提高。如果下次还教毕业班,我一定要让学生读书观影的时间多一个月,只做一个月的模拟卷。

总有家长和同行以为,语文的应试套路和数理化一样:大量重复的刷题可以提升能力。可事实不是这样。每一张试卷,命题者的意图、文章作者的观点都在变化,不能以相同的套路应对不同对话者的情感和观点。可现在语文的应试套路,不过是把语文考试看做一个恒定不变的内容考察,以为不变的答题套路和技巧的讲解就能应付。

我很清楚这种机械化应试的问题所在,但临近中考,还是自乱方寸。究其根本,是对考试的恐惧。因为恐惧,中断了一直以来的读写观影,不信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不肯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研究答题套路和规范。到最后,学生自己命题出卷的课程设想也没有变成现实。

我自认是一个很成熟的教师,但现在来看,面对应试压力,我依然会恐惧,转加恐惧于学生,用自己并不认可的方式应对现实问题。由此想起南京燕子矶中学的杨赢老师,他坚持带着学生共读《卡拉马佐夫兄弟》,一直持续到高考前半个月。他的学生只做了半本模拟试卷,却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杨老师给我很大的勇气和启发:试试有无别的可能,尝试让改变发生,哪怕面对现实的巨大压力。还好,今年下半年我又接手了两个初三毕业班,希望自己可以调整和完善。

在新接手的两个班级,我带着学生一起共读了莎士比亚的《麦克白》,第一次在班级采用了读书观影并填写读书报告单的课程实践。从收上来的读书笔记看,学生大体能感知人性的复杂和分裂。不过相对记叙文,学生读书笔记的写作问题更大,主要是逻辑混乱,无法做到基本的言之有据。接下来,我想把教女儿写读书笔记的方法在两个班级试试:给出评价,找出依据,分析原因。学会说理,清楚严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仅仅关乎作文,更是基本的素养。

这几年,从电影课的主题文本阅读到整本书阅读,看了悦谷学习社区的课程实践,觉得自己的课程实践还有不少继续丰富的可能性;游戏化的形式和教育内容的整合,是我未来努力的方向。

最近,我老琢磨桌游《三国杀》武将技能包的典故来源和《三国志》深度阅读的结合;为了了解英雄技能和史书的关系,我特意去玩游戏《王者荣耀》,虽然我已经10来年不玩游戏了;也是因为游戏化形式的启发,在原有基础上,我把学习小组又分成了两两对杀的组合,从默写成绩、上课讨论到考试成绩进行全方位PK;我还特别想实践悦谷学习社区的模拟法庭,让学生学习自治,初步了解法律的实践和意义;从初一到初三,每学期做一本莎士比亚悲喜剧的阅读,让学生排练演出;从初一开始,每学期引入一款桌游,与经济学的常识、史书阅读、习作练习相结合……

不过,就算这些都成为现实,依然不是自己理想教育的全部。未来的教育,人人都是学习内容的发起者,教师是陪伴者,是合作者,更是与学生一样的学习者。在现有的框架之内,如何让学生发起学习内容,如何陪伴他们、帮助他们,这实在太有挑战性。

今年初,我坐在教室角落听一个老师上公开课,看他为了高级职称的评审,强忍尴尬熬到下课。他的眼睛里传递出的都是对现实的无奈,没有丁点儿神采。我当时就想,我不要这样,我要折腾自己,尝试让改变发生,让未来有更多的可能性……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张家港市第八中学)

《中国教师报》2017年12月27日第8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