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建立全套教材备课观

作者:□ 康双成 发布时间:2017.11.15
中国教师报

在学校,经常有教师问我,如何才能备好一节课?其实,教师在备课时,不能只重视课时备课,而忽略单元备课和全册备课。事实上,教师备课还应不止于全册,要对全套教材建立整体观念。如果教师只重视课时备课,往往会缺乏整体观念,使教学陷于传授零碎知识的泥沼。教师有了对单元、整本书、全套教材的整体认识,才能高屋建瓴地实施教学,不至于盲人摸象般只传授一些碎片化知识。这样,教师在教学时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使教学行为不走偏。

本学期,我负责六年级科学(大象版)课教学,一开始对许多教学要求还不理解。比如,教材不是教学生具体探究一个科学问题,而是教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对此,其他教师也有类似的看法。并且,学生似乎也不愿意学方法上的知识,更喜欢具体问题的探究。但此后通过对教参的学习,我了解了整套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编排特点,理解了六年级教材的要求,也明白了学生当前学习状况形成的原因。

一套教材是在统一的指导思想下编写出来的,有着整体的思路和特点。每门学科学生都有许多知识要学习,许多能力要培养。这些学科知识和能力会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布在不同学段,即使相同的内容,不同学段学习的要求也会侧重不同。这样,就有了不同学段的不同教法和重点。

以科学(大象版)为例,教材以科学探究过程的能力培养为明线,学科知识的获得为暗线,即知识是“隐藏”在探究过程中的,是做中学,不是单纯地教知识。我们只有了解并贯彻这样的编写意图,才能把做中学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发挥教材的作用。

为了培养“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模型与解释,表达与交流”这一完整的科学探究能力过程,使学生像真正的科学家一样做科学探究,我将这些探究能力的学习分散到了三至五年级的6册教材中。在每册教材中,学生完成探究过程能力培养的同时,也经历了完整的探究过程。

这样,教材形成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每个单元完成一个小循环。比如,四年级上册重点培养学生“计划与组织”能力,第一单元以组织一次考察活动为支撑,分课时以认识计划与组织的重要性、做计划与组织、考察计划展示的教学过程三个步骤完成教学。后边每个单元一个探究主题,每个探究活动都以“计划与组织”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一册书下来,完成一个中循环,使学生形成“计划与组织”能力,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如果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不重视学生“计划与组织”能力的培养,会让后边的教与学困难重重,难以落实教材意图。到了五年级结束,6个探究步骤全部完成,形成一个大循环。

三至五年级学生经历的具体科学探究活动,教师进行教学时对学生“扶”得多。到了六年级,教师重点教学生怎样做科学探究,教学时对学生“放”得多,放手让学生自己做科学探究,才会有相应的掌握怎样做科学探究的教学要求。如果学生前边的科学探究能力没有形成,自然不会做,也没兴趣做。

总之,教师在备课时不能只重视课时备课,要有整本书、整套教材的观念,这也是教学纵向的打通。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修武县实验小学)

《中国教师报》2017年11月15日第13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