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课堂模式,许多人就会跳出来反对,认为这是教条主义的产物。其实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教学制度等一样,都是与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是在教学实践中产生的,目标、程序、方法、形式和原则的特定组合,就会形成某种相对稳定的教学结构,教学模式就是相对稳定的教学结构。教学模式一旦形成,又有相对独立性,它指引着师生互动的具体过程和方式。一般的教学活动,总是依托某种或某些教学模式进行的。因此,教学模式也是教学存在的一种构成要素。
现代课堂教学改革存在“两多一少”问题。一是理论多,形而上的理论观点满天飞,却不能帮助学校和教师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二是模式多,随便什么人都可以东拼西凑搞出个什么模式。所谓一少是理论联系实际少,许多理论和模式并不是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学科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规律研究出来的,而是根据某个观点或者某个模式加工改造出来的。有些教学模式创新不是为了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满足师生发展的需要,而是为了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就模式论模式。
模式可以有,但不能模式化。教学模式是一种大的教学流程和组织框架,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工具。对于一种新的教学思想,如果没有一个框架式的组织流程,普通教师就找不到理论落地的途径与抓手,对于多数教师而言,有一个工具性的模型比只有方向和理念要好得多,操作规程对于刚入职的青年教师尤为重要。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段,不同的内容,采取的模式应该有所区别,不能所有学科、所有教师、所有学段都采用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我们应该反对的是模式化,而不是教学范式本身。
现代课堂教学淡化了教师的传授,改变为学生的展示和师生之间的交流,这样的课堂是否就是随意的、没有规则的课堂?其实不然,现代课堂更需要尊重规律,需要一种与现代教学理念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流程。我们学校的多维度大课堂流程包括周目标导航、前置性学习、组织化合作、课堂展示等四大要素。
周目标导航就是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把生活纳入教材体系,然后创建学校课程系统,再把各类课程按学期分解到周,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网状化教学方式。周目标导航不同于导学案,导学案的内容源自于课本,目标局限于学科。周目标对应的是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生命成长的需求,内容源于课标,目标指向育人。周目标导航不仅解决了教学目标的流失问题,也使分层教学成为可能。那些知识基础薄弱、理解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可以在课外多花一点时间进行学习,以便在交流展示过程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在教师、同学面前展现自己的精彩,赢得信任与尊重,树立学习自信心,找到好孩子的感觉。基础好一点的学生,课内外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向课外阅读和社会实践方面拓展延伸。周目标导航使面向全体有了新的形式和意义。
所谓前置性学习,就是在课堂教学之前师生所进行的目标明确的自主学习过程。它是一种认知性、生成性的学习,有别于传统教学中接受性、准备性的学习。前置性学习与预习有着明显的区别。
首先,前置性学习中“有人”,两者目标不同。预习的目的是提前了解学习内容,为课堂教学做准备,学习过程服务于课堂上教师的教。预习缺少生成性目标,仅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性环节。前置性学习的目标是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学习运用各种方法,培养生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知识、能力、方法、习惯、情感、态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生成性要求。
其次,前置性学习“有教”,预习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基本上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前置性学习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是教学结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前置学习之前教师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支架”,即目的、方法、途径、要求等,让授之以渔具有了可操作性。
再次,前置性学习中“有管”,随着现代学习方式向生活化、碎片化、网络化转变,学生的学习过程已经远远超出课堂和学校边界,教学过程已经延伸到生活之中。过去布置了预习作业,教师就放手不管理的教学方式肯定不再适应。所以,前置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借助现代技术和学生、家长组织,对学生学习活动施以必要的过程管理。
合作学习的落脚点不应在小组合作形式上,应该在合作性组织的创建上。我们称之为组织化合作。利用组织合作形式进行有效学习,是组织化合作的根本属性。学习成绩只是学习组织的副产品,学习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探寻合作途径,由合作学习迈向学习合作。
展示的课堂让学生拥有学习的恒动力。课堂性质由推送知识转变为激发学习动力,为了充分体现“游戏的课堂、快乐的课堂、展示的课堂”等教学理念,课堂重心放在学生的课堂体验和成就感的培养上,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生命成长的过程。积极乐观的学习体验,有助于使学习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从而更能保证学习的有效和高效。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乐陵市实验小学)
《中国教师报》2017年08月16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