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鲁磊) “科研有时候你要放手一搏,一定要有创新精神,我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我选择走与众不同的路。”“在学习的初级阶段我们需要模仿别人,但是当我们具备一定学术素养之后,就应该停止模仿,专注于自己的创造性研究。”近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被誉为“蓝光之父”的中村修二教授到访四川师范大学与学生互动,他对于学习和科研的见解,让现场师生大呼收获满满。
近来,四川师范大学持续推进名家进校园相关活动,让师生大开眼界。此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以色列理工学院拉帕波特医学研究院阿夫拉姆·赫什科(Avram Hershko)已经将自己科学生涯中的经验及思考和川师大师生进行了分享。据了解,四川师范大学预计在明年还将举办4场类似的高端学术演讲活动,不断拓展师生学术视野,加强国际交流。
川师大校长汪明义校长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紧跟时代潮流,加快国际化步伐,目前已经和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80所院校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关系。目前,学校正在进行教育体制改革,教师不仅要传递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动手能力。学校还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很多学生在老师与指导下,把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和产业。未来,学校将不断扩大对外交流平台,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引领学校相关学科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