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兴庆区实验第二小学人工智能课堂上,学生学习图像识别等基础编程内容。学校供图
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依托数字技术开设全景视频制作教学。学校供图
四川省成都市棕北中学学生通过国家平台开展自主学习。 学校供图
无论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政策文件,还是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其中都经常会出现数智技术“重塑”与“赋能”教育教学的表述。赋能是什么意思?重塑意味着什么?数智技术如何重塑传统教育模式?数智技术应该赋能的是传统教育还是数智教育?以精准教学为代表的数智赋能现象,其价值何在,局限性是什么等,需要进行深入反思与理性阐释。
1 数智技术重塑教育要基于数智社会需求
“重塑”的本意是重新塑造,再次给予事物新的结构、形态或面貌,强调的不是简单的修改、修补或优化,而是通过引入新的思想、方法、技术或材料,建立一个功能、效率或形态都截然不同的新事物,构建新的体系。重塑描述的是一种从底层逻辑到外在表现的全面革新,从此意义上来说,数智技术并不能直接重塑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数智技术应用于传统课堂教学,充其量只是赋能了传统教学模式,以提升教学效率和效益。
数智技术重塑教育存在着“数智技术—数智社会—数智教育”的逻辑链条。当前,人类社会进入了智能时代,从生产力的发展到生产关系的规范,都不同于之前的工业社会。智能社会的发展需要智能型人才,教育肩负着培养人的重任,教育需要和智能社会的人才要求、教育教学条件相适应、相匹配。数智教育从育人理念、育人目标、育人方式、到评价方式与管理方式等,都不同于之前工业时代的教育,不是之前教育模式叠加数智技术的量的增加,而是质的跃迁。
数智技术重塑教育经历了“数智技术—数智社会—数智教育”的逻辑链条,是数智技术变革了社会的发展与运行方式,新的社会发展需要新的教育范式,这是数智技术重塑教育的逻辑,离不开新的社会发展需要。因为存在“社会要求”这个中介变量,数智技术很难直接重塑之前的教育模式。
如前所言,数智技术重塑教育,并非简单地在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中直接使用数智技术。在当前的课堂教学模式中直接使用已有的智能技术,难以达到重塑的目的,而智能技术也经常会出现不好用、不便捷的现象。
2 数智教育技术赋能的应是数智教育新范式
所谓“赋能”,是让原本缺乏资源、能量的个体或组织,赋予其能量和资源,让其发挥应有的价值。赋能的前提是,被赋能的对象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和需要的。
当前,提及数智技术赋能教育,不少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如何利用数智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当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中常见的做法也是保持原有的教学结构与流程不变,利用各类数智技术增强各环节的教学效果,如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帮助教师生成教案和教学设计,判别式智能技术让习题批阅更客观、更迅速,实现精准教学……
但如果课堂教学模式还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知识传授型模式,那么这种“赋能”的价值是极其有限的。随着新的数智教育范式的到来,这种赋能也是不可持续的。既然学界的共识是脱胎于大工业时代的学校制度已落后于数智社会发展需要,那么再用数智技术赋能该制度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显然是不符合逻辑的。
数智教育是基于数智时代的社会运行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应运而生的教育新范式,目标是培养学生面向数智社会需要的核心素养,如创造性、社会情感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育人内容即课程表现出模态的多样性,超越传统的纸质文本;育人方式强调人机融合,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评价方式强调全过程、多维度和综合性,为每个师生进行数字画像;管理方式凸显沟通的及时性、决策的科学性、服务的人文性等。
从育人理念、育人目标、育人内容,到育人方式、评价方式以及管理方式,整体跃迁形成的逻辑闭环,就构成了数智时代的教育范式。在新的数智教育范式下,相应的数智技术提供支持,这才是数智技术赋能教育的应有内涵。即在数智教育范式下,应用与之相匹配的数智教育技术,也即逻辑闭环中“数智技术—数智社会—数智教育—数智教育技术”的最后一项“数智教育技术”,这样的数智教育技术赋能数智教育教学,才会更有生命力,其价值和意义更为久远。
可见,数智时代的教育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教育范式,在范式转变的基础上再谈数智技术赋能才是符合逻辑的。数智技术赋能教育,不是以先进的数智技术赋能工业时代的教育,这是新瓶装旧酒的做法、是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是数智技术赋能传统教育的经典场景,在当前阶段是有其独特价值的,确实起到了减负增效的作用,减轻了教师重复批改作业的负担,提升了知识点更准确地说是考点讲解的精准性。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数智赋能的教学绝不应止步于此,数智技术更应该赋能的是新的数智教育范式。
3 数智教育技术要顺应数智教育特点
上述逻辑闭环中的“数智技术—数智社会—数智教育—数智教育技术”,第一个词语中的“技术”与第四个词语中的“技术”具有不同的含义:第一个“技术”,是单纯的数智技术;第二个“技术”,是在第一个技术内涵的基础上,融入了数智时代的教育特性与要求、体现数智教育本质的数智教育技术。相较于赋能传统教育教学的技术,升级迭代的数智教育技术应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赋能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曾提出,为创新而学,是智能时代的基础教育新范式。创造力的发展源于独特的知识结构与思维能力,而不是知识的丰富度。因此,数智技术赋能的应该是为创新而教、为创新而学的教育教学,需要基于问题,引导学生掌握独特的知识结构,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度思考,比如类似于苏格拉底式的提问和引导,而不是由机器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
二是赋能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为了发展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需要师生充分利用数智技术开展实践行动,需要学科实践与数智技术的融合,即AI与学科教学融合;需要在项目化教学、研究性学习中,充分运用数智技术解决实践问题,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三是赋能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人工智能时代,相较于大模型的学习能力、知识掌握能力、建模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人之为人的本质特性,如情感性、宜人性、开放性、责任感、主动性等社会情感能力,是最为稀缺和珍贵的。借助数智技术,引导和发展学生的情绪、情感、健全人格、坚韧品质等,如学生心理基本情况的诊断,发现问题及时疏通与抚慰,引导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则是应得以强化和深化的。
综上,数智教育教学范式是“教师—学生—智能技术”三者的有机协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问题解决能力、社会情感能力等智能社会所需要的核心素养。数智教育技术,是为了顺应数智教育理念、达到数智教育目标所需的环境、工具和材料等,赋能的是数智教育新范式,而非传统的教育教学范式。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中国教育报》2025年10月28日 第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