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某地举办“高中英语教师现场说题比赛活动”,比赛内容指定为2024和2025两年高考英语新课标I卷四种题型,包括阅读(C、D篇或七选五任何1篇)、完形填空(任选5个小题)、短文填词(任选5—10小题)、写作(应用文或读后续写)。说题者需先提交个人原创作品,比赛时抽取序号与题目,说12分钟,可借助教学课件呈现设计内容。
笔者认为,说题活动应时应景,然而为何说、说什么、怎么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何为说题
说题,指教师以一道或一组试卷题目为载体,系统阐述其命题立意、试题分析、解题思路、学法指导、引申拓展、教学启示等方面内容的专业活动。说题是教考衔接的桥梁。教考衔接意味着教考之间相互关联:一方面以考促教,通过命题理念发挥指挥棒作用,促使回归课标,倒逼教学改革,凸显高考“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另一方面以教促学,教学要接受考试的检验,主动适应基于核心素养考查方式的变化,改进教学方式,夯实学生必备知识,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说题还是促进教考和谐的有效方法,更是实现教考衔接最直接的认知纽带。善于说题的教师,必然是落实教考衔接的高手,通过深度解码高考的命题立意、能力要求和素养导向,促进从考到教的衔接,将解码后的成果如教学启示等反馈并应用于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实现从教学到考试的成功对接。
如何说题
根据“复杂问题有限求解”原则,笔者认为应探索说题的最优解。为此,我们将教考衔接概念转化为学科实践的操作工具,创设了“三阶说题”活动模型。“三阶”是指“顶层设计—中层细化—底层实践”自上而下三个层级。在三阶模型中,顶层设计是“纲”,发挥统领作用;中层细化是“目”,具有支撑功能;底层实践是问题解决的检验场。
顶层设计,即建构“析题—解题—教题”认知图式,使之贯穿说题的整个过程。它由“析—解—教”三要素构成完整的闭环——深入析题旨在服务高效解题,析题和解题二者指向更好地教导学生。
中层细化,即对“析—解—教”认知图式进行三维分解,形成可实操的策略方法。析题可分为析立意、析文本、析内容:立意涵盖价值立意与思维立意;文本涉及语篇题材、体裁、结构及难易度;内容应剖析语篇核心要义、论点与论据的逻辑结构。解题分为说考点、说答案、说理据:说考点阐明命题意图及考查知识要点与能力运用点;说理据应提供选择正确答案的文本证据与排除干扰项的逻辑理由。教题细分为教什么、为何教、怎么教:教什么应基于析题解题结论,明确教学重难点;为何教应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阐释教学依据;怎么教应描述设计思路、教导方法与学习活动。
底层实践,既是落地转化,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一跃。三阶的观念框架具有层次性、关联性和系统性特征,它以简驭繁、易懂易学,适用于任何题型、任何内容。
说题是富有思维张力的教研活动,用说题架设教考衔接的桥梁,打通了“教学”与“考试”的任督二脉,使教学目标清晰而不至于盲目,让备考因路径科学而不再低效。以现实问题为导向,建构三阶说题模型,可在保留对象复杂性的前提下进行综合提炼、寻找关键点,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概言之,说题有助于重塑教学方式,使教师从“经验型”走向“研究型”,从“个体思维”走向“群体智慧”,让学生从“机械刷题”转向“高效学习”,促进课程改革的良性循环。
(作者分别系福建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中国教育报》2025年10月13日 第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