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多方协同发力做好“必答题”

作者:张洪腾 发布时间:2025.10.13
中国教育报

  “县中振兴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关乎教育公平的底线和温度。”在2025年9月23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强调。县中是县域基础教育的龙头,在教育强国建设和乡村振兴中承担着重要使命。要让县中真正强起来,需要各方协同发力。

  建立更明确的政策引导。根据《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国家将从“扩资源、提质量、强保障、优生态、促融通”五个方面加大推进力度,全面提升县中办学水平。要让政策落地落实,需要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更符合地域实际的可行政策。如一直要求“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严禁跨区域抢挖生源”,这里的“跨区域”是什么范围,需要省市两级在制定政策时有更明确的界定,结合实际,增强政策的可操作性。

  实施更灵活的管理机制。目前,教育部已经提出“市县结合”管理体制改革,这是打破“以县为主”单一机制、探索更加灵活的管理机制的有益探索。特别是在当前县级财政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坚持省级统筹的投入机制,加大省市两级对县中的支持力度,可以为县中发展提供更稳定的经费保障。笔者认为,在落实“市县结合”政策时,要以发挥县级的积极性为前提,注意权责分配问题,明确哪些适合统筹、哪些适合下放,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此外,在教师招聘方面,一般是教育、人社、编办三部门参与,统一考试录用,县中一般没有自主招聘权利,建议给予县中更灵活的教师引进机制,让学校能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招聘急需的专业课教师。

  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养。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如何进一步提升县中教师队伍水平、促进县中内涵发展?一要鼓励县中教师提升学历,以学历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二要开展更为专业的学科培训,特别是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三要加大对县中教师的激励力度,保障教师的合法收入。此外,建议针对县城教师特别是县中教师,制定更为科学、更为人性化的职称评聘制度,激发教师的内生动力。

  营造更良好的教育生态。县中在整个县域教育中具有“压舱石”的作用,县中兴则县域教育兴,县中强则县域教育强,必须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和支持县中发展。为此,一要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转变“唯升学”的教育政绩观,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二是建立常态化家校沟通机制,让家长了解并支持县中教育教学改革,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三是鼓励社会各界支持县中发展,高校、企业和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共建科学实验室、提供资金支持、共享教育资源等方式参与县中建设。四是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大力宣传县中办学特色和成果,改变单纯以升学率评价学校的片面观念,增强县中师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州市教育和体育局)

《中国教育报》2025年10月13日 第05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