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叼着‘仿烟棒棒糖’,这不是在诱导吸烟吗?”最近,一款香烟造型的棒棒糖正悄然在部分小学生群体中流行。家长发现孩子叼着烟状棒棒糖时,既生气又担忧。
把棒棒糖做得跟香烟一样,故意模糊糖果和香烟之间的界限,这样的糖果显然超出了“趣味零食”的范畴。“仿烟棒棒糖”将吸烟与吃糖联系起来,容易模糊学生对吸烟危害的认知,更会削弱他们对烟草危害的警惕。学生在吃糖时模仿吸烟动作,将吸烟视为“有趣”“酷炫”的行为,还会为学生未来接触烟草埋下隐患。对尚未形成成熟价值观的学生而言,这种隐性误导的负面影响难以估量。
以扰乱孩子的健康认知为代价换取利润,不是一门正当的“生意”。“保护未成年人”是底线,任何时候,底线不可打破。进一步明确儿童零食设计、制造、营销规范,强化监管,提高违规成本,才能倒逼企业担起社会责任,不让类似的“趣味零食”侵蚀孩子健康成长的根基。
《中国教育报》2025年09月17日 第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