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承接天水花牛苹果运输时,发现包装破损主要源于分拣粗放和责任意识不强,应在岗位需求里加上‘急农所急的责任意识’,并把‘诚信服务’纳入人才培养考核标准。”在全国邮政快递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政行企校“四方联席会议”上,听完兰州顺丰杨书记的提议,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们快速记录下来,随后他们会把这些行业需求写入共同体每年更新发布一次的《甘肃省物流人才需求白皮书》,并转化为人才培养的“思政工单”,让学生们在职业认知阶段就树立“服务地方产业”的责任意识。
在“一带一路”黄金通道甘肃,年均15%增速的物流业正成为区域经济腾飞的新动能。面对物流行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甘肃交通职院以政行企校“四合”联动为机制,锚定数字化、国际化、标准化、绿色化“四化”方向,将思政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链条,构建起“教育链铸魂、人才链强基、产业链赋能、创新链驱动”的发展新格局,为陇原大地培育“懂技术、有情怀、敢担当”的现代物流工匠。
数字化赋能
智慧物流点亮乡村振兴路
“咱们不仅要算清里程账,更要算好助农账!”“合并后缩短3公里,省下的油钱能多送20箱鲜百合,这可是张大爷家半个月的收入呢!”这场在田间地头与快递点间展开的“头脑风暴”,源自学校“红色物流”思政课堂的实践课题。当虚拟仿真平台的最优路线与真实山路重叠时,学生们把在供应链设计实训中学到的知识,变成了帮助农户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实招:“当年红军在陇东肩挑背扛送物资,如今我们用数据算法续传承,这就是新时代青年的担当!”
学校将数字技术融入教学,培育“会思考”的工匠,不仅构建了“虚拟仿真+大数据”教学平台,整合中欧班列运营、保税仓储、农村电商等100+真实场景,还开发了“物流大数据分析”“智慧仓储管理”等课程,将陇薯、百合等甘肃特色农产品的上行供应链设计为实训课题。近3年,由学生主导、教师指导完成了“一种组装物流包装箱”等5项技术革新,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让创新基因融入职业血液。同时,“岗课赛证”融合,锻造“能实战”的技能,搭建了“校赛—省赛—国赛”递进体系,将“顺丰6·18物流保障”“京东双11客服攻坚”等企业真实项目转化为赛题,形成“以赛促学、以赛育德”的思政载体,例如在备赛“智慧物流”赛项时,团队将“供应链碳中和、绿色物流”等理念融入方案设计,让绿色发展、创新驱动的思政元素渗透技能培养全过程。
国际化拓展
丝路职教联通“双循环”
“看到农户的产品卖出去,感觉特别有成就感,这也是我们把课本知识用到实处的最好体现。”在学校京东产业学院,首批23名尼泊尔学员正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跨境电商的学习中,他们对着电脑屏幕,优化甘肃苹果、枸杞等农产品的线上店铺页面,同时在跨境电商平台上分析数据,制定营销方案,时不时还会打电话和产地的农户沟通产品细节。
学校通过“中文+物流”培育跨境人才,服务“一带一路”,不仅与尼泊尔研究中心共建“丝路物流学院”,开发“跨境电商”“国际货运代理实务”等课程,还在校内设立了“一带一路”物流文化展厅,通过中欧班列模型、跨境贸易沙盘等载体,培养学生“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大局观。同时,与京东共建产业学院,实现产教共同体驱动协同创新,孵化跨境电商创客,通过开展“直播电商助农”“跨境客服实训”,学生在孵化陇货出海项目中累计助销农产品超5万元,10余名学生注册成立物流电商融合的创业公司。目前,学校正与兰州新区综保区筹备共建跨境电商物流共享实践中心,将保税仓储、国际货运等场景转化为教学模块,让学生在校内即可体验陇货“果蔬药”跨境流通全流程,在服务“双循环”中培育开放视野。
标准化筑基
职教力量规范行业发展
“注意看屏幕上的《快递进村服务规范》第4.3条,分拣误差不能超过3厘米。”“冷链实训区预冷温度降至4℃,符合GB/T31080-2014第4.3.3条。”作为协同制定甘肃省快递工程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条件的高职院校,学校将行业标准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实践,不仅将“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标准”等写入人才培养方案,实现“课标对接”,还紧密围绕职业大典中各职业的标准开展专业群建设,构建“专业群建设—标准研发—产业服务”闭环,推动职业教育从“技能输出”向“标准引领”跨越。当师生们讨论的标准建议被写入行业文件时,那些在实训中被反复打磨的标准细节,将成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石。
标准化基因的培育,离不开“三师共育”的职业精神涵养。通过“名师名匠进课堂”计划,全国劳模李涛、陇原最美快递员吕天强等一线工匠走进“物流思政大讲堂”,将“邮件传情”“快递暖心”的标准化服务故事转化为鲜活教材;校内教师与非遗传承人共建“工匠精神培育工作室”,借助剪纸、葫芦雕刻中“精益求精”的理念,培育学生对标准的敬畏与坚守。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团队建成24门省级思政微课,让标准化意识与职业精神同频共振,为行业规范发展筑牢人才根基。
绿色化转型
生态理念融入物流实践
实践课堂上,“快递包装减量化设计”小组正围着改良箱讨论,组长小张拿起样品边演示边计算:“按全国劳模兰州顺丰安建峰师傅教的‘三农服务工作法’,我们把箱体抗压强度提高20%,缓冲材料减了三分之一,这样天水花牛苹果每箱能多装3斤,运费降15%!”在校企导师指导下,小张及其团队深度参与项目全流程,将供应链管理、物联网等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学校通过低碳技术赋能,守护陇原绿水青山,不仅将“快递包装绿色化”“配送路径低碳化”纳入核心课程,还建立了“绿色物流实验室”,开展无人车车辆调度优化等项目,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绿色技术应用能力,更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解决方案。同时,服务“快递进村”,践行乡村振兴使命。近3年,学校累计培训1万名从业人员并有30%通过了职业能力评价,其中多数毕业生成为扎根乡村的基层网点骨干及“物流电商村长”,负责统筹农产品上行与快递配送网络建设。此外,校企联合开展的“农产品上行”专项培训,不仅传授物流技术,更融入品牌推广、电商运营等知识,参与项目的县域农产品网络销售额年均增长15%,“快递进村”覆盖率提升至90%,真正实现了“物流助力乡村,教育反哺社会”。
(作者单位: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教育报》2025年07月29日 第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