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东郊学校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于1950年8月1日创办的保育性质子弟学校,积淀了深厚的红色基因。学校现有军队子弟共636人,占学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多年来,学校国防课程已成为一项传统,形成了“148”体系,即坚持立德树人这条主线,达成守纪、勇敢、团结、坚毅4个目标,实践会打一套军体拳、会唱一首军歌、体验一次紧急集合等“八个一”训练任务。学校国防课程建设主要解决了当前国防教育3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以“衔接化”解决国防课程碎片化问题。学校在每年的幼小衔接、小初衔接中植入国防课程,让少年儿童在成长的重要阶段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了解国防的重要性。让小学一年级新生近距离感受火箭军国旗班英姿飒爽的升旗仪式,通过队列队形训练,在其内心种下守纪的种子;对于即将步入小学高段的孩子们,通过走进军营实践“八个一”训练任务,使其经历从简单认知到实践体验全链条学习,培养坚毅的道德品质;小升初的孩子们还通过信件的方式与部队官兵交流,在一来一往的文字间,真切地感受战士们的使命担当。
二是以“分层化”解决国防课程“上下一般粗”的问题。学校国防课程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行低、中、高3个阶段的设计。小学低段的课程,如学习小英雄的故事并且积极入队,主要引导学生树立国家意识、培养集体意识。小学中段的课程,如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着眼于了解军队、学习爱国英雄坚韧的品质,培养国防安全意识。小学高段以及初中的课程主要围绕学习军人作风、锤炼坚韧意志、强健体魄展开。在火箭军部队的支持下,学校广泛开展国防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走进军营,学习军事技能,进行野外拉练,在“小红军”的集体生活中,从队列队形训练,再到军体拳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三是以“实践化”解决国防课程“纸上谈兵”的问题。在火箭军部队的支持下,学校组织全体六年级学生参与国防综合实践活动。学校为每个班都聘请了国防辅导员,邀请身为军队官兵的家长为孩子们讲述英雄故事,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深刻内涵。此外,学校邀请中国好人、劳动模范走进学校分享国防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学校还把国防课“搬”到军营,在军营里,学生们近距离了解军队历史,亲身感受军人严明的纪律和严谨的作风,内心受到深深触动。近年来,依托深厚的红色底蕴,学校国防课程的育人效能持续提升,不少毕业生选择参军入伍、报考军校,从侧面印证了学校国防课程取得的成效。
(作者系甘肃省兰州市东郊学校党总支书记)
《中国教育报》2025年04月18日 第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