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把握关键点 找准着力点 以规范管理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者:青岛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 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姜元韶 发布时间:2025.02.22
中国教育报

■规范管理年 教育在行动

  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实施以来,青岛市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工作要求,突出立德树人、育人为本主线,守牢安全管理、规范办学红线,聚焦办学治校的主要环节和关键点位,坚持从政治上看教育、从民生上抓教育、从规律上办教育,以规范管理护航,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高度重视,多管齐下,做好基础教育“规范卷”

  一是开展大调研活动。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调研问卷,收集有效问卷一万余份,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靶向监管。二是召开全市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工作会。开展规范办学专题宣讲,发挥正向激励作用,选取典型区(市)交流经验做法,对破题亮点工作给予肯定推广。三是建立市教育局基础教育重点事项工作提醒发布机制。每逢重大节假日和关键节点,对规范办学作息安排提出明确要求,划定红线、底线。

  二、排查梳理,精准整改,做好行动落实“能力卷”

  严格作息时间管理。一是规范保障睡眠时间。制定印发《青岛市教育局关于推进教育教学提质减负保障中小学学生睡眠时间的通知》,严格要求学校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早到校。二是充分保障课间休息。保障学生课间休息10分钟,在李沧区率先试点将课间时间延长为15分钟。三是严禁节假日违规办学。对于学校利用节假日组织补课或考试采取高压态势,通报假期违规办学行为4起,推动学校转变教学观念,维护师生权益。

  提高课堂教学管理。一是强化教师培训。组织义务教育学科教研员和骨干教师进行新教材使用暨教研员培训,共计1035人参加培训。检查初中强校提质校176位校长听评课记录,一对一反馈指导。二是深化教学改革。抓实分层教学、精品课程建设、尖兵教师培养和校长课程领导力评价等举措,一体化实施筑基、奇点、英才、强基四个计划,探索拔尖创新后备人才链条培养模式。三是加强以赛促研。坚持课程为本,评选1994节市级优质课,1591节“一师一优课”,评选出1264名基本功比赛获奖教师。

  规范作业及考试管理。一是加强作业与命题设计。组织召开作业管理与作业设计研讨会、义务教育学科命题大赛。二是建立作业管理协调机制。实施作业“熔断”机制。通过跨年级、跨学科协调,科学规划作业,并定期检查。将作业研究纳入教研、集备,组织作业改革联盟校专题研讨,展示作业改革课例。三是规范考试管理。明确规定各年级考试次数,全面实行等级评价,不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成绩及排名。禁止以中高考成绩为依据奖励教师和学生,严禁公布、宣传、炒作中高考升学率。

  提升课后服务水平。一是保障课后服务覆盖面。采取“基础性托管+拓展性托管”服务模式,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和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课后服务参与率从75%提升到95%以上。二是丰富课后服务课程超市。健全第三方机构引入机制,建立开学课后服务课程双选会制度,2024年秋季学期市南区为辖区学校提供体育、人工智能等260余门课程。三是破解假期托管难题。提高教育公共服务的普及性,创新开设衔接式、多期段的假期托管,每两周为1期托管班次,全暑期共设4期,开发社会服务点130余个,惠及5万余名学生。

  三、提升认识,强化督查,做好长效提升“发展卷”

  青岛市教育局将规范管理摆到重要位置,成立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处室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工作专班,建立规范办学长效机制。一是开展规范办学排查整改。发布《关于开展规范办学相关内容排查整改的工作提醒》,组织对全市范围内1076所普通中小学进行全面摸排。二是多种形式督查规范办学。通过“四不两直”、专项督导等多种形式检查学校161所,将规范办学作为重点内容列入《青岛市教育局关于基础教育重点领域改革推进工作情况的通报》。三是畅通群众来信、建议和投诉渠道。坚持开门办教育,督促各区(市)、各局属学校公开规范办学举报电话,对违规线索核实、督查整改和实际成效等情况进行随查随访。

《中国教育报》2025年02月22日 第02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