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一对一倾听成为幼儿园的热点,为确保这项工作进展顺利,不少园所都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在笔者看来,一对一倾听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体验。
倾听幼儿的真实表达,不仅能帮教师准确了解幼儿的兴趣、需求及发展水平,以提供有效支持,更重要的是,真实表达想法和体验的过程,也是幼儿建立自我意识的过程。而有无清晰的自我意识,又是衡量人格是否健全的重要标志。
在实践中,教师本可以随时随处倾听幼儿真实的想法,但事实并不总是如此,有时教师不经意间就会挫伤幼儿真实表达的积极性。比如,在日常教育或管理过程中,教师经常利用幼儿对惩罚的恐惧和对奖励的渴望,对幼儿行为进行管控。从短期看,的确高效,但从长远来看,就会对幼儿的安全感、归属感、自我价值感造成破坏。在这种高控的班级氛围中,幼儿通常并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体验,甚至有研究者发现,在这样的班级,幼儿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厕所,因为在那里他们可以随意说悄悄话。
另外,在组织活动过程中,一些教师不顾幼儿想法和体验的真假,就对其进行好坏、对错的评判,无疑也会影响幼儿真实表达的热情。例如,在一次主题为“珍爱生命”的大班社会活动中,教师以《喂,小蚂蚁》的故事导入,引导幼儿探讨“小男孩要踩扁一只小蚂蚁,小蚂蚁的亲人会怎么想”。当一个小男孩说“它们会为小蚂蚁报仇”后,其他男孩也纷纷附和:“对,应该为小蚂蚁报仇!”教师立马回应道:“报仇这个词可不好!想想还有没有其他词语?”当有小女孩说出“伤心、难过”等词汇时,教师立马给予肯定,完全不顾男孩们未被平复的报仇情绪。
还有些时候,面对幼儿积极情绪的表达与分享,教师常常因担心幼儿骄傲自满,以扫兴的方式给幼儿“泼凉水”,幼儿自然也就不想表达与分享了。例如,在一次中班体育活动中,当一个小男孩看到教师演示几种拍球方法后,自豪地说:“老师,这些太简单了,我早就会了!”教师立马严肃地说:“简单的事情要重复做!”从小男孩失望的表情中可以肯定,他不再愿意和教师分享自己真实的想法和体验了。
教师还经常会利用幼儿的好胜心去激励他们的行为,如“看谁最快”“哪组先做好”……这种过早而又频繁的竞争无疑也会破坏幼儿的真实想法和体验,不仅让暂时落后的幼儿自惭形秽,即便是在竞争中赢得胜利的幼儿,安全感、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也往往会变得空洞、脆弱。例如,教师在活动中经常向幼儿提问,当幼儿回答错误时,教师常常并不能耐心追问幼儿的真实想法,而是以“谁来纠正他”“有没有更好的想法”等方式暗示幼儿迅速得出正确结论。甚至在一些活动中,当一个幼儿回答错误时,其他幼儿表现出嗤之以鼻和不屑一顾,教师也视而不见。这种充满竞争的、对幼儿“犯错”低容忍的氛围,会严重影响幼儿真实想法和体验的勇敢表达与分享。
怎样才能让幼儿大胆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和体验呢?心理学家的建议值得借鉴。马斯洛指出,只有当环境能满足儿童对安全、归属、爱、尊重等的基本需要,儿童觉得自己不会遇到威胁,才敢于探索环境,表达真实的自我。斯科特·派克提议,成人要通过真诚关系的建立让孩子获得安全体验。在他看来,只有在真诚的关系中,每个人才可以安全地袒露真实的自己,包括自己的缺陷与脆弱、焦虑与无助、孤独与绝望,因为大家都一样,他们接纳你,而你也接纳他们。可见,教师只有营造安全、接纳、包容的心理氛围,幼儿才能真实地表达自己。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教师不需要对幼儿进行引导呢?当然不是,教师要在倾听并接纳幼儿真实想法和体验的基础上,再引导他们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的判断和感悟,而不是迫于教师的权威掩饰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和体验,去接受一个自己既没思考也无感受的正确答案。
(作者单位系盐城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中国教育报》2025年01月19日 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