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深刻把握《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修订的根本遵循

作者:王易 发布时间:2024.12.13
中国教育报

 

2024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一年级教材。资料图片

  ■聚焦义务教育新教材①

  教材是教育教学的关键要素、立德树人的基本载体,也是传播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依托。根据国家教材委员会统一部署,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修订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等的要求,守正创新,从政治方向、理论武装和一体编研等维度,努力回答好“教育强国,教材何为”这一时代命题。这是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修订的根本遵循。

  坚持守正创新把牢教材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修订始终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放在首位,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坚定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政治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是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修订的根本特征。在编写修订的过程中,既准确生动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尤其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融入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方方面面;又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体会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魅力。

  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中,彰显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文化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好、发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修订的重要使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在教材中以专题阐释与有机融入相结合的形式呈现。例如,小学阶段设计“骄人祖先 灿烂文化”独立单元;初中阶段“守望精神家园”一课以专题的形式阐释中华文明的突出优势,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观念、中华人文精神和中华传统美德。其他部分则采取有机融入的方式,通过经典文段、人文典故、文化常识等载体,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自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明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的育人导向。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材是实现铸魂育人根本目的的重要遵循。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是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修订鲜明的价值导向。教材编写修订工作紧扣义务教育阶段的特定学情,坚持学科逻辑和生活逻辑相统一、主题学习与学生生活相结合,重点围绕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等五个方面,凝练所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启蒙道德情感、打牢思想基础,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坚持教材的编研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修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始终坚持教材的编研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

  着力打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精品教材。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是思政课建设的基本遵循。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主题内容、知识体系、基本观点、典型案例等,及时反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五年级、九年级上册集中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呈现新时代十三个方面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等。其他册次以有机融入的方式,循序渐进地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相关内容。例如,五年级下册讲述党的全面领导的内容,五年级下册和八年级上册讲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六年级下册和九年级下册讲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容,六年级上册和八年级下册讲述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内容,等等。

  充分吸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创新的最新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创新所取得的成就,是思政课建设的深厚底气、坚实基础。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并将其以正文、辅文、栏目等形式予以呈现,教育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更加深入地把握“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时代命题。

  全面落实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教材指南。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教材,是保证思政课教材政治性、思想性的应然之举。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等的精神,系统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国防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劳动教育、弘扬科学家精神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等主题教育内容。

  坚持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一体化改革创新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修订始终坚持一体化教材编研,锚定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定位和功能,按照主题贯穿、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方式呈现教育主题、编排教材内容。

  打通设计具体教学内容。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修订根据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要求,通盘考虑不同学段思政课教材的一致性与差异性,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出发,在框架结构设计和内容安排上着力解决简单重复、上下等粗等问题,增强教材的系统性、层次性、针对性,进而推动形成具有衔接性、连贯性、整体性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体系。

  联通相关学科协同育人。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修订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注重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着力加强教材与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教材的内容比对和有效衔接,有机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统筹设计,发挥不同学科横向配合、协同育人的作用,实现教材内涵式发展,以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为牵引,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

  贯通组建教材编写队伍。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修订的过程中,成立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编修委员会,成立了插图绘制团队,形成了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等相关学科专家、中小学教研员和一线优秀教师、教材专业编辑、插图绘制人员等组成的编写团队,打通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编写队伍,强化顶层设计、整体把关,为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一体化建设提供了队伍组织保障。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委会副主任)

《中国教育报》2024年12月13日 第05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