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跑出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浙江全面推进“双高计划”建设纪实
作者:本报记者 蒋亦丰 发布时间:2024.07.16
中国教育报
跑出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教授卢华山指导学生使用数字化设备。资料图片

■本期关注:“双高计划”五年间·浙江篇

在2023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的“中西融合礼服设计与立裁”项目夺得一等奖。“我们从服装产业的最新标准、岗位技能需求入手,重构了课程标准和教学方法,以此推进‘三教’改革。”团队负责人说。

除了杭职院,浙江还有诸多高职院校在该比赛中获奖。五年来,浙江15所“双高计划”建设院校以服务浙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跑出了浙江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成为展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和改革成效的“重要窗口”。

体制机制创新,高位政策供给

“浙江‘双高计划’建设阔步前行,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全力支持。”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处处长陈达说。

近期最具标志性的举措是,浙江省政府与教育部联合制定印发《关于加快职业教育提级赋能 服务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将职业教育放在促进共同富裕的大局中来认识,明确在国家、省级“双高计划”建设基础之上,开展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行动,将“中国标准、浙江样本”植入“双高计划”建设院校的办学基因。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聚焦交通特色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建设,牵头组建了浙江省数智交通产业联盟,将“专业群”与“产业群”对接,充分利用浙江在数字化改革上的先发优势,在智慧公路这一新兴行业发力。学校构建了智慧公路建设专业群,形成了交叉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特色,几百名毕业生在中国首条智慧高速公路上成为技术骨干。

为推动“中国标准、浙江样本”有效落地,浙江提供了一系列的政策礼包。如将“双高计划”建设纳入省政府重要工作“清单制”项目化管理,教育、发改、财政、人社等9个部门组成的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协同推进。以“专款专用,专项管理”为导向,建立建设项目资金管理保障制度,构建分类分级经费投入机制,将专项资金统一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实行资金管理和集中核算。

考虑到15所院校分布在各地,浙江构建了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定期研究协调,对“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在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经费投入、企业办学、专业建设、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加强政策配套衔接。

2023年,浙江出台《关于加快普通高等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双高计划”纳入高等教育强省战略,为建设工作再添“一把柴”。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浙江省“双高计划”总投入60.23亿元,省、市两级财政资金投入为中央资金投入的1.47倍。

产教深度融合,抓实十大任务

在浙江这块经济活跃、催生改革的热土上,对于产教融合,职业院校有着先天的敏感和优势,这成为“双高计划”建设的不竭动力。

近年来,学生研学逐年火爆,市场前景广阔,但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敏锐捕捉到这一变化,于2019年向教育部申请增补“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同时,成立研学旅行研究所,制定了研学旅行指导师(中小学)专业标准和旅行活动组织规范。不仅为国家“双高”导游专业群找到了纵深发展方向,也开启了全国职业教育研学专业的先河。学院“先行一步”后,开始向省内外的职业院校辐射推广。到了今年,该校专门组织了浙江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研学旅行”赛项,吸引了省内25所高职院校的100名选手同台竞技。“短短5年时间,一个专业从诞生到全面铺开,见证了产教融合的澎湃活力。”赛事主办方负责人表示。

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

为全面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浙江省发布了《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其中的关键举措包括:定期发布产业发展规划和人才需求,淘汰不符合产业发展需要、重复率较高、培养质量不高的专业。聚焦省重点产业发展态势,组织开发一批与职业能力标准对接、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支持地方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推进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场景建设,支持行业企业建设一批实习实训基地,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同步纳入实习实训内容等。

与产教融合同频共振的,是对“双高计划”十大建设任务的真抓实干。如“党的建设取得新成就”建设任务,各院校以党建促发展,立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1个。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以“红色根脉强基工程”为引领,与北仑区街道共建“校地党建共同体”,双方每年推出一批项目,共同建设产教融合示范园区、安全生产化工园区、青年创客孵化基地等。为完成“高水平双师队伍激发新活力”建设任务,各院校加强双师团队建设,造就了一批“结构化、高水平、实力强”的“国字号”创新团队。如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以“德”为中心,首创开发了含引领变革、即时学习、教学与教学诊改、专业型社会服务等内容的教师素质模型,培育了2个国家级、6个省级教学创新团队。

“特别是在现代学校治理方面,‘双高计划’建设院校推陈出新。以群建院,着手专业群基层治理改革;放权管理,探索混合所有制学院等,为今后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参与浙江“双高”评估的一位专家说。

健全评价体系,释放激励效应

截至目前,浙江15所“双高计划”建设院校的建设绩效指标数量总计5701项,总体完成度达143.23%,35所省级“双高计划”建设院校也同步完成。

成绩背后,离不开一整套评价激励机制的“快马加鞭”。教育厅、财政厅组织专班力量,从产出指标、效益指标、满意度指标、管理与执行指标等四个方面进行赋分综合评价。在组织专家开展分阶段的多维评价后,形成绩效评价结果,并将该结果应用于对各校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监督,作为下阶段省级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分配及学校综合考核的重要依据。

与之相伴的,是一系列激励举措的同步开展。比如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将职业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纳入新时代工匠、特级技师、首席技师政策体系范畴,对省级以上技能竞赛获奖者在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倾斜。校企合作方面,遴选和褒扬产教融合业绩突出的行业企业,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育人共同体等。

五年来,浙江15所“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共取得两部双高绩效评价76类中的标志性成果1669项。尤其亮眼的是,这些院校携手浙江民营企业“走出去”,在18个国家建立了19所“一带一路”丝路学院,被教育部列为国际化品牌项目;面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展技术技能培训,累计超过4万人次。

据了解,接下来浙江将围绕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布局职教“五金”建设,锚定共同富裕新赛道,推动资源辐射,以超常规思路谋划新发展,全力打造全国一流、世界影响的职业教育浙江样板。

《中国教育报》2024年07月16日第5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