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专注阅读促专业成长

作者:吴诗清 发布时间:2024.05.22
中国教育报

著名作家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我来说,阅读是我专业成长的阶梯,是阅读启发着我的思考,是阅读推动着我的脚步,是阅读滋养着我的心灵,让平凡、忙碌、日复一日的教学工作不断地焕发出活力。

这些年来,我先后独立或和团队一起开发了民间文学阅读课程、“汉字河”课程、古诗词课程、整本书阅读课程和学科融合课程。当初那个连对何为课程都感到茫然的我,之所以能够鼓足勇气开始民间文学阅读课程的开发,得益于“名家谈四大传说”系列书目,让我窥得了民间文学的奥妙,架构出小学语文民间文学阅读课程的基本框架,知晓学理的解释、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取舍等。民间文学阅读课程不但受到了孩子们极大的欢迎,也得到了同行们的认可,更让我把阅读视野从原先的文学书籍与教育书籍中拓展开来。

在持续的阅读中,《汉字树》一书中对汉字的树状呈现给了我启发。带着一些还不成熟的设想,我和我的团队开始了汉字河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团队成员们通过大量阅读与汉字相关的书籍以及积极的课堂实践,开发出系列精品课,围绕课程撰写的相关论文、案例等也多次获奖。

就这样,一次次的阅读,一次次的思考,带来的是一点一滴的成长。叶嘉莹论陶渊明、王力论诗词格律、闻一多论唐诗……古诗词鉴赏名家的作品成就了古诗词课程;《树宝宝》《一粒种子的旅行》《小树的四季》……与树有关的绘本催生了主题为“我和树的故事”学科融合课程,而整本书阅读课程的建设更是离不开阅读。可以这样说,阅读成就了课程建设,它是课程建设的起点与支架,课程建设又反过来拓宽了阅读的广度,开掘了阅读的深度。

如果说,对于普通读者而言,阅读更多的是对生命的丰盈,那么对于教师而言,阅读的意义与价值远不止于此。教师阅读在促使其专业发展的同时,也将影响与带动着学生的阅读,以及随之而来的成长。那么,我们又该如何阅读,让阅读成为专业成长的阶梯呢?

首先,我们要打破阅读的局限性,拓宽阅读的范围,进行泛阅读。有些教师日常只读教参与教材,这是远远不够的。特级教师王崧舟在谈及自己的专业成长历程时曾说,刚走上工作岗位时,他更多的是阅读理论文章,后来“阅读范围扩大了,开始读宗教、哲学、文学、美学,读‘老三论新三论’的书,读人物传记,读红学,读周易占卜、奇门遁甲……”(《12位著名特级教师的“顿悟时刻”》)王老师所提及的这些内容,都可以成为我们的阅读对象。

当我们的阅读视野不断拓宽,积累不断增加时,教学中遇到的很多问题能迎刃而解,奇思妙想也会随之产生。《寻隐者不遇》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首诗,一般人的解读到“不遇”止。王富仁先生在《古老的回声》一书中对此诗的解读达到了更高的层次:“遇”——不遇其人而遇其神,诗歌的意象体现着隐者的精神。借鉴王先生的解读,我设计了《寻隐者不遇》一诗的阅读鉴赏课,实现了解读的第三层次——不遇是最好的遇。这节课的设计得到了周一贯老师的肯定,而这正是阅读给予的力量。

如果说泛阅读是专业成长的基石,那么主题阅读就是专业成长的支柱。在泛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以及实际教学的需要,开展专题阅读。以民间文学阅读课程为例,主题阅读的书目除民间文学作品如中外民间故事、中外神话故事、中外民间传说等,还包括研究民间文学的相关书籍,如约瑟夫·坎贝尔的神话学著作《千面英雄》,以及与民间文学教学相关的研究文章、书目等。由此也可知,主题阅读并不是窄化阅读范围,而是在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度阅读。

与泛阅读以拓宽阅读视野、丰富学识涵养、积淀文化底蕴有所不同的是,主题阅读直接作用于教育教学,目的性与针对性更强,可以有效帮助教师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因此能强有力地推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实现课程开发与实施、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等教育教学专业能力的有效提升。

这些年来,因为有了阅读提供的持续动力,我才能把个人的爱好与教学有机地结合,并不断体验着专业成长的喜悦。专注阅读,专业成长,这样的幸福,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拥有。

(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未来科技城海创小学教师)

《中国教育报》2024年05月22日第9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