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不同于本科院校,其体育教学活动需要充分契合学生的职业特点,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拥有良好身心素质、职业素养,且具有终身体育学习及锻炼意识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笔者所在的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着力在“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下推进新时代体育教学改革,通过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体育文化建设、健康学分驱动、俱乐部教学模式改革、高水平训练队建设4项体育改革工程为抓手,充分挖掘体育的育体、育智、育心功能,积极构建服务延展“五育并举”功能的“大体育”格局。
军工精神:
涵养特色体育校园文化
6:00,“起床军号”响起,1500名定向培养军士生整齐列队开始晨练;6:30,近2000名校园各类学生组织的骨干开始组队晨跑;7:00,5000名大一学生在各自区域开展早操活动。白天,在校园里永远都看得到“2人成行、3人成列”的军士生队列,这是他们“准军事”的校园生活;下午及晚间,各处运动场馆总是熙熙攘攘,有两三人一群的夜跑一族,还有各类特色体育俱乐部的学生活动。
作为一所拥有73年军工办学历史的学校,学校把“红色军工”文化融入日常体育教学,并通过设计教师项目,打造出一个“贯穿全学年”“师生同乐”的湖北省高职大学生体育文化品牌“大学生体育文化节”:3至4月份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联赛,5至6月份的体测达标运动会,7至8月份的军士生集训,9至10月份的专项训练队集训及竞技运动会选拔,11至12月份的体育节开、闭幕式和田径运动会……多种体育文化与教育元素融入其中,成为一个有效发挥育体、育智、育心功能的学生素质发展平台。
健康学分:
驱动“五育”融合育人环境
学校构建了“五育共融”体系,其核心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素质教育学分体系,设计了对应德、智、体、美、劳“五育”的“思想品行”“职业素养”“健康素养”“艺术素养”“劳动素养”五门课程。其中,“健康素养”是围绕体育教育第一、第二课堂融合设计的一门以“健康第一”意识培养为主的核心素养课程,包括其在内的五门课程均被设计到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了学生评奖、评优直至毕业、升学的有关学分条件。结合高职“扬长教育”“职业教育”特征,各专业群可独立设置符合学生专业及职业发展需要的体育学分认定体系,包括学生获得各级别竞技体育名次、参与各类体育俱乐部成效、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以及参与各类体育文化活动,甚至是使用各类运动APP获取的“跑步”里程数、学生个性体育锻炼目标达成等,均在校院两级审核后自动折算为学生的“健康学分”,其经过班级排名、专业排名,可作为各类评奖评优的要件因素。
借助强大的数字化平台,包括“健康学分”在内的素质学分体系,让校园内一时间出现了各类“德育之星”“智育达人”“体育大咖”。“跑友”可以互炫“配速”与“里程”,师生还可以同场排名、交流心得,接受AI健康指导,让“减肥”塑造体形成为真实的“学分”记录。“健康学分”让校园体育不再枯燥,让师生将体育锻炼变成了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三专”合一:
持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学校开展了“专项选课+专项俱乐部(体育社团)+专项训练队”“三专”合一的俱乐部教学模式改革。其中,专项选课即“体育选项课”,以专项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专项运动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的主要目标。学校贯彻“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对课程进行了全面开发与建设,确立了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体育舞蹈、啦啦操、毽球、霹雳舞等15个运动项目。各项目教学内容具有健身性、文化性、实效性、科学性、民族性和可接受性,教学中始终贯彻“育人为本”的原则,突出健身方法的传授和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学生结合个人兴趣及身体特质,自主选择某类体育选项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至少熟练掌握一项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能运用运动终身健身,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
同时,依据各专业群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可在2至4个学期全部进入这15个“体育选项课”开展规范的课堂教学,能够满足不同志趣、不同身体素质、不同职业要求的学生的全面需求。不满足于课堂教学的学生,还可同时加入与“体育选项课”配套的体育俱乐部,由专业体育教师和学生骨干开展“进阶”指导,其中专业体育教师在指导这些体育俱乐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选拔一批进入“专项训练队”,以满足专业体育技能的学习及竞技赛事选拔的需要。学生参与“体育选项课”成绩计入第一课堂成绩,参与体育俱乐部活动及竞技赛事可获得第二课堂成绩“健康学分”。专业体育教师通过组织“体育选项课”教学获取教学工作量,通过指导体育俱乐部活动及竞技赛事训练获取“指导学生活动工作量”。
(作者单位系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教育报》2023年11月07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