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教研部门如何推进中职教学诊改

作者:李玉明 发布时间:2021.02.04
中国教育报

由评估到诊改是中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重大转变。按理来说,教学诊改工作的主体在中职学校,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监管,但由于种种原因,中职学校的教学诊改工作进展缓慢,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这种情况更为普遍。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职业教育教研部门应如何发挥教学研究、指导与服务职能,有序推进中职学校教学诊改,是摆在当下的重要课题。

中职诊改现存问题面面观

一是行政部门力度不够。自教育部2015年5月提出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改制度后,2016年4月又颁发《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提出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建立和完善常态化、周期性的教学诊改制度与运行机制。但从整体看,中职教学诊改工作推进缓慢,有些地方行政部门推动工作缺乏力度,效果不佳。

二是教研部门引领无策。职业教育教研部门承担着教学研究、指导与服务等职能,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参谋和助手。诊改是系统工程,需要多方积极参与,由于普遍认为教学诊改的主体是中职学校自身,是否有成效也取决于中职学校自身,一些教研部门参与方式局限于专项研究、专题讲座等,并没有实质性地引领中职学校有目的、有意识地尝试有实践价值的教学诊改方式。

三是基层学校理解不透。尽管中职学校承担教学诊改的主体责任,但一些学校对教学诊改工作理解不透,没有真正履行诊改职责,工作流于形式。比如,认识不够,没有领会诊改的真正意图,受惯性思维影响,仍把诊改当迎评;积极性不高,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影响诊改深入开展;参与范围不广,局限于某个或几个部门,属于狭义的教学诊改,没有落实国家的要求。

从课堂入手推进教学诊改

首先,聚焦课堂教学。诊改的落脚点在于提高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教研部门推进中职教学诊改,要领会诊改工作实质,聚焦课堂教学,设计教研活动,以活动促诊改。教研活动设计要坚持以校为本,以促进教科研成果的转化为切入点,引领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切实体验教学诊改的意义与价值。

其次,以问题为导向。在准备阶段,要基于学校办学愿景,建立课堂教学两链。一是建立诊改目标。学校按照教学诊改工作思路,统筹规划和设计课堂教学诊改问题。首先要确定年度相关专业(学科)的课堂教学诊改目标(目标链),为各教研部(组)(以下简称教研组)建立本专业(学科)的课堂教学基本标准(标准链)提供依据。二是确定诊改标准。教研组根据学校诊改目标,进一步细化本教研组课堂教学的基本标准(标准链),并在学校的指导下进行建构。教研组层面的诊改标准要在学校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为可操作、可评价的课堂教学标准,既符合本组实际,又要适度超前。三是选择诊改问题。教研组结合本校或本组已有的教科研成果,组建诊改小组,细化为本组的诊改目标(标准)。诊改问题的表述可参考以下形式:中职学校A专业B教学模式诊断与改进(中观模式)、中职学校A专业B课程C模式诊断与改进(微观模式)、中职学校A课程有效教学模式诊断与改进(微观模式)。

在实施阶段,要聚焦课堂教学实践,诊改已有教科研成果。此阶段分为模式再建构阶段(再学模)、模式再实践阶段(再研模)、模式再定型阶段(再固模)三个主要步骤。在模式再建构阶段(再学模),诊改小组进一步补充研究资料,对已有教科研成果再次进行理论上的研究与讨论,研制课堂教学诊改观察工具,进一步完善模式的理论基础、教学程序、教学评价方法等,进一步丰富模式的内涵。在模式再实践阶段(再研模),重点再次研究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与方法,体现学校及教研组的诊改意图,不断回答“教师如何教才能使学生学得更好”。在模式再定型阶段(再固模),重复上一阶段的研究过程,最终确定模式的名称、教学的程序、操作的要领、使用的范围、评价的方法等。

在总结阶段,要总结归纳诊改结果,巩固发展教研成果。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撰写诊改报告。诊改背景包括简要介绍诊改问题和学校、教研组、诊改小组的诊改目标。诊改过程包括已有教科研成果、诊改小组成员、所选课例、所教专业及学生的基本情况,观察表设计与开发的意图及观察点操作要领、诊改基本过程。诊改结果包括对已有研究成果的补充情况、诊改组达成的共识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等,如模式的理论基础、模式的培养目标、模式的教学程序、模式运用的技术要领、适用范围、教学评价方法等。

再其次,诊改程序要规范。课堂教学实践诊改环节的基本程序包括:一是课前准备。首先讨论观察工具。诊改小组研制观察工具,观察点涉及知识、技能与态度三维目标。每位组员都要承担观察任务。其次执教教师说课。执教教师围绕诊改目标,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其他组员结合自己的理解或观察结果提出建议,执教教师修改教学设计。课前说课重点围绕诊改目标进行阐述。二是课中观察。诊改小组成员按照分工进行课堂观察,课后整理观察结果,课后根据分工,撰写诊改观察报告。三是课后议课。执教教师先结合学习效果观察结果,进行自我反思。主要向本组成员交流这节课我最满意的地方是什么、最不满意的地方是什么、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改进有什么想法的方式进行反思,提出建议。然后组员按照观察任务分工,报告自己的观察结果,采取一个亮点、一个不足、一个建议的方式进行议课。最后由组长进行总结,并结合议课结果,对下次诊改课的设计提出要求。这些建议始终指向诊改问题本身,而不是具体的某个人或某节课。

推进课堂诊改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要明确活动目标。教研部门推进课堂教学诊改的目的是探索“基于课堂、为了课堂、在课堂中”的校本课堂教学诊改有效形式,以学校为主体,体现学校的主体作用,并依托教研组,聚焦课堂,重心下移,发动教师,广泛参与,体现科研引领、研训一体、教师互助发展。

第二,要做到周密安排。要按照教学诊改工作的总体工作思路,以课堂教学有效性为突破口,总结已有教科研成果,分析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全面统筹课堂教学诊改方向,本着立足当下、适度超前的原则,认真组织开展诊改实践研究,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第三,要发挥教研组作用。教研活动要依托教研组,抓住关键少数教师,倡导问题即课题、听课即观察、教学即研究、合作即发展、效果即成果,重在课堂教学诊改过程的体验与感悟,实现教师个体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有机结合,调动各方力量,为全面推进中职学校教学诊改奠定基础。

第四,以评价促进诊改。教研活动评价包括学校、诊改小组、参与教师三个方面。学校层面由教学副校长汇报交流本校课堂教学诊改的基本情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今后的打算。诊改小组组长汇报本组诊改成果,并回答专家提问。参评教师对最后的一次课进行课后说课,并回答专家提问。

(作者系吉林省延边州教育学院职教部主任)

《中国教育报》2021年02月04日第5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