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上海市实验幼儿园设立宝宝门诊室、营养室和议事厅——

“两室一厅”促健康

作者:顾英姿 发布时间:2021.01.17
中国教育报
“两室一厅”促健康

孩子们在宝宝营养室做五彩小圆子。顾英姿 供图

上海市实验幼儿园以“提升每一个孩子健康生活的品质”为办园理念,实施健康教育。多年来,幼儿园探究实施科学的健康教育方法和策略,积累了丰硕的实践成果。

既然是关注幼儿健康生活品质的提升,那如何定义幼儿在健康教育中的角色呢?幼儿对健康的自我认知情况如何呢?近年来,幼儿园以多元主体的教育合力开展“两室一厅”健康教育活动,倡导以幼儿为健康教育的主体与核心,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立足幼儿视角的价值取向,最大限度地满足与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获取健康经验,切实提升每一个幼儿对自身健康的关注与认识,创生幼儿主动学习的环境。

什么是“两室一厅”

“两室一厅”具体来说是指“宝宝门诊室”“宝宝营养室”和“宝宝议事厅”,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健康内容活动的方式,目的是增加幼儿健康知识、提升幼儿健康认知,最终帮助幼儿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宝宝门诊室,开展健康问诊。在驻园医生、保健教师的专业引领下,全员参与开展随时随班的医教结合活动,对幼儿的早期身心、行为异常进行矫治,为家长答疑解惑,保障幼儿的健康身心。

宝宝营养室,落实健康食育的理念,由营养专家、家长代表、幼儿园全体教职工等组成,既关注全体,结合节气开展健康膳食活动,也关注个性化需求,针对不同幼儿与家庭,探究科学合理的营养膳食,为幼儿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宝宝议事厅,主要是收集健康议题,以幼儿为主,驻园医生、家长代表、幼儿园教职工等参与为辅。幼儿自主商议研究,参与自身健康管理、班级管理乃至幼儿园管理,提升幼儿的健康管理意识,为幼儿健康成长提供支持。

需要关注的是,“两室一厅”的所有命名都以“宝宝”开头,因为“宝宝”是“两室一厅”的主角。我们关注的是,幼儿如何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健康的理解、感悟和实践。

“两室一厅”作为创新实践健康教育的活动载体之一,影响着全员的健康观、教育观、课程观。

从活动内容看,“两室一厅”活动聚焦的是以“健康”领域为主的课程活动。从活动形式来看,“两室一厅”活动追求让幼儿在探究中提升自我健康认知,并在关注、体验、记录、积累的历程中收获健康。从活动场景来看,“两室一厅”活动不仅关注幼儿的动作与行为,而且聚焦幼儿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认知与情感。实践的过程是幼儿认知、情感甚至行为的整体参与过程,在自我健康认知的基础上形成健康情感,获得健康行为。

注重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

“两室一厅”致力于激发幼儿健康生活意识,加深对健康生活理解力,焕发健康课程生命力,塑造幼儿健康品格,在过程中崇尚幼儿的自主发展,支持幼儿生成活动,凸显幼儿的自主表现。

首先,注重幼儿自主决策,体现在幼儿具有充分的自主权,在活动过程中成人可以不介入、不参与,完全由幼儿自己完成决策。

其次,注重幼儿自由选择,体现在幼儿具有自由的选择权,自由组队,自由选择活动时间、地点、内容等,发表自己的看法等。

再其次,注重自然实施,体现在议事内容和形式的自然,我们不会将成人的议题和观点强加于幼儿,更注重让幼儿在自然状态下开展自然讨论和反应,自然地融入生活,开展活动。

如,在“宝宝议事厅”活动中,幼儿提出健康议题——“春游带什么好吃的”,引发了同伴讨论。幼儿与成人一起收集信息,查询资料,做好议事准备,围绕议题细化出“春游可以带哪些食物”“哪些食物在春游中携带会不太安全”“哪些食物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为春游做哪些必要准备”等问题,并通过讨论和协商,分享观点,形成结论,帮助幼儿积累健康经验。

注重多种形式的组合运用

幼儿园以不同的组织形式更精准地设计和实施“两室一厅”活动,激发家长学习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行为,转变育儿观念,提升育儿理念,获得家庭教育能力和方法,让家长也能得到成长。

集体形式——聚焦家长与幼儿的共性问题。如,在“宝宝门诊室”活动设计中,我们通过调查问卷与教师访谈,明确小班、中班、大班三个年龄段中家长教养需求最多的三个话题,并开展了小班“新生入园生活指南”、中班“换个角度认识情绪”、大班“幼小衔接,你准备好了吗”三个讲座活动,切实解决家长的共性问题。

小组形式——聚焦家长与幼儿的个性问题。如,幼儿园保健室在家长问卷中发现,部分家长有关于“幼儿体质”的困惑与需求,于是就邀请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的医生设计专业的体质测评表,让家长对自己孩子的体质情况开展自测,自行评估症状,然后根据自测结果,按需选择参与相关的“宝宝门诊室”活动,进一步精准地开展互动。

园方也得到相关的幼儿过敏情况数据,并开展持续的专业指导和支持,为幼儿及家长量身定制“宝宝春季立体养护方案”。

个别形式——针对每一个幼儿的个体需求。如,“宝宝营养室”为缺铁性贫血幼儿个别制定营养菜谱。又如,“宝宝门诊室”开放驻园医生或保健教师坐诊,可以进行一对一门诊咨询服务。幼儿园为每个体弱儿开展一对一的门诊室活动,以幼儿体检数据为“证”,保健教师联合教师、家长、保育员、驻园医生共同关注幼儿的健康问题,明确问题,聚焦症结,持续观察,深入研究,分析病理,提供教育支持,开展矫治行动。

注重多元主体的协同参与

在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时,幼儿园力求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在医教结合、保教结合、家园共育的共同行动中,驻园医生的专业医学支持、教师的专业教育支持、保健教师的专业保育支持和家长的理解配合支持形成教育合力。

在“两室一厅”活动中,幼儿、教师、保健教师、驻园医生、营养员、家长的角色各不相同。比如,幼儿的角色是小主人,任务是健康自我认知的表达,健康经验的积累,活动的组织、参与、审议,而且,每一次活动幼儿都要参与。教师的角色是支持者,任务是组织、参与、指导活动开展,帮助幼儿梳理提升健康认知水平,积累健康生活经验。教师只需在幼儿需要的时候参与活动。而在整个活动中,保健教师的角色则是指导者,任务是发现、关注、追踪、改善幼儿的健康问题,协助教师、家长开展活动,提供专业的保育指导。当然,保健教师要参与每一次活动。

“两室一厅”深化了幼儿园健康教育的概念内涵,拓展并丰富了健康教育的概念外延,形成了适合学龄前儿童的健康活动新模式。幼儿园在总结前期“两室一厅”经验的基础上,深入探索多元化教育场景,做精活动,拓展形式,丰富内容,明晰多元主体的角色与职责,开展与之匹配的教科研与培训工作,系统收集优化健康教育资源,为园所优化健康教育行动提供有力支持,建构全员的健康观、教育观、课程观。

(作者系上海市实验幼儿园园长)

《中国教育报》2021年01月17日第2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