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扎根祖国大地 贡献青春力量

——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观察
作者:本报记者 于珍 董鲁皖龙 发布时间:2020.11.20
中国教育报

 ■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特别报道

穿着黑色窄袖且镶有花边的彝族开襟上衣,贵州大学“博士村长”团队的路演人高磊一出场,便以这身民族特色服饰吸引了评委的目光。

“你们被称为‘博士村长’,有行政权力吗?”评委发问。“当然没有。”高磊憨然一笑,“我们的目标是做公益扶贫。因为每天在田间地头和老乡们一起劳作,他们就‘博士村长’‘博士村长’地叫着。”

11月19日,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总决赛结果出炉,“博士村长”等24个项目获得大赛金奖。从黄土高原的“花馃馃”,到鄱阳湖边的“鱼米米”,从“太行潞党参”到西部“参芪草”,从掌上“智”村到蚁巢伞……大学生创客们从祖国各地会聚而来,演绎着一个相同的主题——扎根祖国大地,扶智扶志,以燎原之势的星星之火,贡献澎湃的青春力量。

扎根泥土,一场有温度的扶贫战役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海拔最高可达2800米的太行山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优质药材潞党参。

这里又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种植潞党参一直是当地百姓的主要收入来源。作为太行儿女,在“太行潞党参”项目负责人曹玲亚的记忆里,到了采收季节,潞党参总是铺满院子,“为什么这么好的潞党参卖不出去呢?”

带着这个从小就有的困惑,曹玲亚入读山西医科大学中药学专业,从本科到博士阶段一直研究潞党参。

“如今,一等品售价每公斤200元,同样的潞党参,收入增加3倍。”在路演现场,曹玲亚自豪地说,10年间,项目团队共服务了6个县,免费提供潞党参苗10万株,先后与33家合作社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实现了潞党参产业扶贫与就业扶贫。

曹玲亚带领团队定期下田、指导农户种植潞党参时,王倩、高磊等贵州大学博士生也在苦苦思索着:他们这些走出大山的孩子,能用自己的力量为家乡做些什么?2017年11月,“博士村长”项目诞生了。

“我身上的这件彝族衣服,就是在乌蒙山区下乡扶贫时,当地一位阿公送给我的,一般情况下,这种衣服只会给自己的儿子。”高磊介绍,“博士村长”项目以产业帮扶、科技帮扶、文化帮扶、人才振兴为主导,开创了产业振兴、造血扶贫的全新模式。

找准痛点,贡献“最强大脑”

陕西蒲城是典型的农业县和贫困县,也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扶贫对接点。学校的“农掌门”团队走访调研蒲城70余次,发现当地的自然条件十分适合种西甜瓜。

当地老乡却抱怨:“一是种子不好,二是技术不行,卖不出去,真是愁死人了。”路演现场,“农掌门”学生团队负责人韩鹤林将团队发挥电子信息特色学科和智力人才优势,进行产业赋能的故事娓娓道来。

在选种上,西电汇集全国30余家科研院所提供的优良品种,在“农掌门”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进行试种,选出10种适合在蒲城种植的品种。

种子选好了再教农民种。团队基于西甜瓜病虫害数据库开发了智能识别系统,并整合了培训内容,开展线上线下培训。

最后,带着农民赚钱。“我们依托校友企业拓宽销售渠道,通过农掌门数据库,精准匹配供需关系,赋予蒲城西瓜品牌价值。”韩鹤林说,这样一来,农民的瓜不仅卖得出去,价格还更高了。

像“农掌门”项目一样,针对产业发展痛点,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精准对接需求,量身打造平台,是此次“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项目的一大亮点。

赛道商业组全场最高分、宁波大学科研团队的“海蟹富盐碱”项目,攻关4年,不仅申请了两个发明专利,更是将东海青蟹成功养在了黄河滩上,为当地村民蹚出一条家门口的致富路。

浙江大学“石蛙规模化生态养殖精准扶贫领军者”项目团队经过7年探索,攻克石蛙养殖业30年未解决的难题,并提供独家疫苗、专利饲料和高效生态规模化养殖技术,致力于科技扶贫。

深度赋能,“双创”大树才能根深叶茂

南宁学院创新创业学院院长马骏发现,“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很多项目已经走出了围墙,不局限于师生合作,而是更多地寻求与企业、政府和社会合作,进行深度赋能。“大学生朝气蓬勃,充满热情,但是往往缺乏实践经验,外部的投资人和其他资源,是他们创业的培养基和加速器。”

参赛项目“孟子居‘一棵树’公益扶贫项目”就呈现出这样的特点,项目负责人杨国庆介绍,项目发轫于校园,学生是运营主体,以社会实践作为切入点、联系高校、企业、政府、研究所运作精准扶贫。

“项目与全国20余所高校合作进行实践调研,团队已经与北京科技大学、山东省农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深入合作。”杨国庆说。

项目发展到一定阶段,还可以形成一种良性互动。“我们成立了50余个产学研基地,带领更多学生到基地进行技术实验,真正做到了产学研一体化结合。”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中天创客”项目负责人陈玉萍介绍,团队不仅孵化出了区域公共自有品牌,更打通了商品流通体系,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反哺学校的“双创”教育。

大赛评委、古村之友董事长汤敏认为,“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很多项目真正走到基层,踏踏实实去解决实际问题,不搞花架子和噱头,非常有意义。但他也指出,真正好的“双创”项目既要有情怀有创新,还要有可持续性。

“现在有一个新的提法,叫社会企业,这是一种以义为先,义、利并重的商业模式,大学生们不妨尝试以公益情怀为内核、以可持续发展路径为目标,借用该方式来解决社会问题。”汤敏说。

本报广州11月19日电

《中国教育报》2020年11月20日第2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