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教育爱的真解与实现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檀传宝
发布时间:2019.12.31
中国教育报
教育爱的真解与实现

《教育的情调》 [加]马克斯·范梅南 李树英 著 李树英 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育的情调》一书的英文原著是当代教育现象学重要代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范梅南教授的成名作,出版后不仅很快成为北美许多教育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专业参考书,更受到一线广大教师的欢迎。中文版则在充分尊重英文原著的基础上,融入了范梅南教授的弟子、澳门城市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李树英教授基于中国情境的教育现象学研究成果,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本土”元素。

教育现象学探索固有的日常教育生活反思的深刻性,以及两位作者“现象学写作”在表达风格上的生动、优美,使得本书阅读起来如饮甘泉,给了身为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孩子们”老师的我诸多珍贵启发。其中最重要者,可以归纳为如下三点。

第一,教育与教育爱不可有须臾的分离。《教育的情调》并没有直接提出“教育爱”这一概念,却对这一概念及其教育意义做出了最好的诠释。比如,范梅南主张,学校应当被孩子们视为“我们的学校”,而老师绝不能像一个过路人、一个警察或一个朋友那样看孩子,老师必须以教育学的眼光看孩子。这就是说,作为一个保护、培养孩子的观察者,老师要意识到正在成长的孩子的存在,并且要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在”。而这就要求我们关注孩子,给孩子希望,更开放、更宽容地与孩子相处,等等。总之,教育爱意味着教育者对于学生道德与人道方面的责任,以及合乎每一个儿童个体发展实际的教育性陪伴。

第二,教育的敏感性和机智无比重要。《教育的情调》第一章在讨论校长应当如何处置一个调皮的学生时即指出:“一位机智的教育管理人员知道什么该说而什么不该说,什么该提而什么不该提。教育的敏感性和机智是一个教育管理人员进入孩子的体验世界的能力。”其实,关于“知道什么该说而什么不该说,什么该提而什么不该提”的“教育的敏感性和机智”,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而言都是确保对于孩子的“教育爱”之有效实现以及教育独特性的不二法门——“教育是一种与人相处的学问,一种成年人与孩子相处的学问,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智慧和敏感性比教育的技术性更加重要。”而一旦缺少这种教育的敏感性和机智,所谓的“教育”就极可能变成一种对孩子的实质性“伤害”。

第三,好的教育一定离不开教育学反思。《教育的情调》十分生动、深入地解释了诸多教育智慧,从而得出了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教育学是一种能积极地分辨出对成长中的孩子而言什么合适、什么不合适的能力”的重要结论。鉴于教育现象学特别强调“智慧的教育者”应当形成一种对独特性的独特关注,“关注孩子的独特性、情境的独特性和个人生活的独特性”,教育工作者就必须保持对教育行为的经常性反思,以确保对特定教育情境的敏感性以及对特定个体所做的教育安排的适切性。

总之,《教育的情调》不仅给人以丰富的教育学智慧启迪,而且其“描述性写作”也给人以与好朋友闲聊一般美好、亲切的阅读体验,真正做到了作者所言的:现象学研究“对生活世界保持关注,从生活现象开始,从日常生活中鲜活的生活体验开始,回到事物本身,保持一种现象学的生活态度”。

《中国教育报》2019年12月31日第7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