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观点采撷

作者:李孔文 辑 发布时间:2019.11.07
中国教育报

导师指导行为 取决于情境与互动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教授彭湃在《高等教育研究》2019年第9期发表《情境与互动的形塑:导师指导行为的分类与解释框架》一文认为,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行为不仅是经验之谈,而且是有规律可循的。导师指导行为具有教育、生产、支持以及管理功能,可以根据研究生感知的属性进行细致的类别划分。在导师指导行为解释框架——情境互动模型中,个体特征是形成导师指导行为的基础;导师指导观是形成导师指导行为的先导和依据;外在情境塑造着导师指导行为的基本模式,提供其可能性与边界条件;在需求满足和期望达成机制的作用下,导师与研究生的互动决定着具体的指导行为。

家国情怀培养应采用表现性评价

江苏省常州市兰陵中学历史教师张永康在《中小学教师培训》2019年第10期发表《以表现性评价培养“家国情怀”》一文认为,家国情怀素养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内在的、不可视的特点。表现性评价则可以通过任务与评价使其情感、态度、价值观变得可视。以表现性评价来培养家国情怀,教师必须有明确的表现性目标、设计表现性任务的能力,以及与学生一起制定实施表现性评价准则的意愿。

(李孔文 辑)

《中国教育报》2019年11月07日第7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