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杭州市旅游职校通过专业整合、学习跨界方式实现全域旅游对人才的要求

对标需求培养旅游“全链”人才

作者:通讯员 夏嘉平 发布时间:2019.06.18
中国教育报

旅游作为社会发展进步的风向标,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保持着高位增长,并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2017年,“全域旅游”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引起社会广泛关注;201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就加快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面优化旅游发展环境,走全域旅游发展的新路子作出部署,“全域旅游”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人民生活的新引擎。

传统的旅游目的地都是具体的“景点式”“景观式”,全域旅游一下放大到整个区域,所有的地理人文资源都可能成为景点,旅游产业链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对旅游服务提出全新的更高的要求:必须打破原有框框,才能跟上日新月异的时代。

杭州市旅游职业学校地处旅游休闲之都和创新之城——杭州,对旅游业的深刻变革迅速作出反应,学生们在全域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下,跨界学习,一专多能,上升通道得以拓展,就业竞争力明显提升。

整合专业集群 打造创新课程

朱晓芸是杭州市旅游职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读导游方向的她在课程中接触了茶艺,系统学习了制茶与茶叶品鉴,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茶艺师,她在B20杭州峰会上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茶艺。

像这样的例子,在该校毕业生中屡见不鲜,两个甚至更多不同的专业,在他们身上都能够毫不违和地融合在一起。近年来,该校通过专业整合、学习跨界的方式,将学生打造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过去,该校的课程设置都是传统的、单一的,和全域旅游下的产业链各个环节完全不匹配,很多新兴旅游岗位并没有对应的课程和专业。实训室单一技能机械操作训练的培养方式,缺乏真实的情境再现,学生无法开展深度学习,能学到的东西和实际的岗位要求相去甚远。

在充分调研对接杭州旅游产业链的基础上,该校对原有五大专业群进行结构性重组,新增景区开发、国博高端服务、会展服务等6个专业、8个全域旅游试点班级,构建起休闲农业、旅游服务、酒店住宿、商务会展四大专业集群,对接全域旅游产业中的农业、旅游、商务业态,实现产教紧密融合,推进全域旅游的落地实践与探索。

在人才培养体系设计上,该校从专业认知、模块训练与综合应用实践等方面搭建课程体系,引进花艺、茶艺、陶艺等7个跨界项目,开发种植、旅游、营销等三大系列融合课程,培养“农—服—商”多项跨界技能;以职业体验为始点,推进跨班级、跨年级、跨专业等选修与必修,实现专业间有序流动与交叉学习;系统开发微课等“颗粒化”资源,开展线上云端学习与线下社团化运作,推进1+X实体认证实践。

引入育人载体 促进校企融合

探索全域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离不开具体的课程载体。

2016年,杭州市旅游职校引入“小香薰”,这也成为学校整合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模式的第一步。以小香薰为载体,各专业从香薰片的原材料种植、加工与制作、营销与推广、旅游纪念品开发、酒店终端应用等各个环节,将旅游、酒店、园林、金融、商务助理五大专业进行了系统整合。

从2017年开始,该校又以茶为切入点,继续构建专业整合、跨界学习模式。以杭州特产“西湖龙井”为载体,融合四大专业,从“一片叶子的旅行”出发,构建茶世界与世界茶。在园林专业、酒店专业、旅游专业、商务助理专业中分别构建了种茶与制茶课程体系、品茶与茶艺课程体系、茶旅游课程体系、茶席与茶会议课程体系,将课程体系升级为全域旅游“2.0版本”。

作为我国极富代表性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是该校特别重视的文化教育资源和育人载体,节气教学已经进行了近10年,开发了“寻着节气学语文”“寻着节气学摄影”“二十四节气手绘本”“旅木行草——春夏秋冬”等校本课程,同步编写了8本对应的校本教材,使节气会说话,让一草一木也能育人。在萧山义桥,该校有一个65亩的实习基地,园林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在那里开展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二十四节气教学,4天校内上课,1天基地上课。这种“接地气”的教学培养了学生重视人文积淀、随着时令变化思考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实现了全域旅游对人才“知识融合、能力耦合、素养综合”的要求。

参照世界酒店管理的“洛桑模式”,该校对标78家合作企业群的人才需求,校企联合,构建了新洛桑真情境、真环境、真岗位、真运作的“四真”实训,校内构建航空舱、南宋官窑等23个实训场所,企业开辟“雷迪森铂丽”等7个教学车间,推进复合型人才的现代学徒制培养。

依托文化资源 服务杭城大众

今年4月,杭州市旅游职校举行了一场名为“趣生活、爱旅游”的宋文化体验主题教学活动,这既是一场“文化秀”、一次“技能展”,也是学校“文旅融合”“全域旅游”教学改革的成果展。

活动由“南宋文化展示”和“南宋民俗体验”两部分组成,包括宋诗宋词学生书法作品展、宋代点茶体验、宋代投壶游艺民俗体验等创意活动。整场活动的创意、策划、环境布置、宣传组织、展示和现场服务均由旅游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活动将历史、民俗、文学、艺术等文化元素与旅游、语文、音乐、茶艺、体育等学科融合,结合二十四节气文化,以校园做景区,创设了沉浸式文化体验真环境;以活动成课堂,实现文旅服务真运作;全校师生即游客,旅游专业学生或为“产品设计师”“活动宣讲师”、或为“行程规划师”“旅行定制师”开展服务,实现实训的真岗位、真情境。

依托职业体验场馆与学产服一体化实训基地,该校每年开展针对杭州周边失地农民、外来务工人员的礼仪服务、餐饮文化、绿化养护等培训,推动全域旅游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实现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与5家企业开展深度研发与营销合作,推进服务(生产)标准的推广与应用,针对现代化休闲农业的立体绿化等生产技术研发了37款旅游产品,供凯悦、雷迪森等酒店应用。

作为浙江省唯一一所以培养旅游类人才为特色的旅游专门化学校,该校在服务“全域旅游”的教育上取得了初步成果。5年来,该校共培养包括200名新疆学生在内的3800余名全域旅游技术技能人才,在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很多毕业生以其精专技能与综合素养成为岗位佼佼者。

《中国教育报》2019年06月18日第10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