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响应国家战略,创新培养模式优化学科布局——

下好全球治理人才培养“先手棋”

作者:本报记者 施剑松 通讯员 李欢欢 发布时间:2018.12.22
中国教育报

日前,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主办的第16届全国“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庭辩论赛在北京决出胜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代表队历经循环赛、八进四淘汰赛和半决赛的激烈角逐,最终蝉联冠军。该比赛是我国国际商事仲裁领域最高级别的英文模拟法庭赛事。“今年是我们连续4年晋级决赛,也是我们在‘贸仲杯’第三次夺冠!”比赛结果传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院长石静霞兴奋地说。

近年来,为响应国家对全球治理人才的迫切需求,对外经贸大学搭建了广泛、深度、高水平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交流与合作体系,努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全球治理人才培养是落实党和国家国际战略的一步先手棋,高校必须主动担当,有所作为。”对外经贸大学党委书记蒋庆哲说。

    办特色实验班,培养外语加专业复合型人才

近年来,对外经贸大学坚持“外语+专业”“专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培养了成千上万名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2005年,学校开设了“经济学荣誉实验班”,强化国际化高素质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特色;2009年,学校开设了“国际经贸三语(中文+英语+小语种)实验班”;2013年后,又陆续设立了“国际组织人才基地班”“涉外法律人才基地实验班”“中俄实验班”等特色实验班。

“这些实验班多数是在大一新生中‘优中选优’,以小班教学方式单独开班。”学校教务处处长蒋先玲介绍,实验班有着课程特制、语言强化、国外专业实践、中外学生组合的全程助教制以及优先免推研究生等优势,以重点培养具有深厚的国际经济、法律、管理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外语水平高,能力全面协调发展的创新型国际化人才。2018年,对外经贸大学还首次通过高考直接招收国际组织人才基地实验班和量化金融实验班,专门面向国际组织以及中国国际事业和跨国公司培养国际化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获得“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庭辩论赛冠军的队伍中,就有3名队员来自法学院“涉外法律人才基地实验班”,实验班学生李睿霆是这次比赛的队长,也是主力辩手。他说:“来自实验班的学生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又有出色的英文能力,再加上教练精心指导,最终克服了经验不足的困难,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多平台培养,让学生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

目前,对外经贸大学有来自153个国家的3200多名长期留学生,并与海外多所知名大学通过校际合作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生联合培养项目。学校推动多种高层次访学、交流、游学项目,多次举办赴联合国贸发会议等国际组织的专门访学团,鼓励学生参与国际组织志愿者活动,拓展学生国际发展的视野和适应性。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外经贸大学不断加大海外人才引进力度,建设国际化的师资队伍。一方面引进全职海外人才充实师资队伍,另一方面通过聘请海外知名专家担任讲座教授、客座教授、兼职教授等方式,多层次、多样化地引进海外智力。

学校还定期举办暑期国际学校,探索“本土国际化”路径。自2012年以来,对外经贸大学每年约开设100门国际暑期学校课程,涵盖经、管、法、语言、体育等多个学科,嵌入学生培养方案,为学生创造了不出国门即可享受国际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提升了学生的国际发展能力。在此基础上,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际认证,并设立国际职业资格认证课程。

    优化学科布局,探索全球治理人才培养模式

为进一步有效整合全校资源加强人才培养,对外经贸大学成立了全球治理人才培养推送工作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校长担任组长,开展了一系列国际组织定向联系及向国家部委输送国际组织储备人才工作。

作为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入选高校,对外经贸大学以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为基础,结合国际法学、企业管理、会计学等优势特色学科,已经形成开放型经济学科群,努力把学科群打造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人才培养基地。

对外经贸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徐松告诉记者,学校已初步形成了本硕博三个层次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体系,搭建了各类项目平台,即国际组织人才基地班本硕连接项目、三语复合拔尖创新人才以及国际组织就业导向专业全覆盖。正是在这样的“语言多种、学科交叉、专业共融”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各专业培养的人才可以直接服务于国家对外开放事业,活跃在中国融入世界的最前沿。

“学校2018年毕业的2000多名本科生中,每3个人就有一人赴海外名校留学深造。在选择就业的学生中,每两人就有一人选择为‘一带一路’倡议作贡献。”对外经贸大学校长王稼琼自豪地说,“这是对外经贸大学全体教师向国家献上的一份答卷。”

《中国教育报》2018年12月22日第2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