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维多利亚港。
站在从中环驶往尖沙咀的天星小轮甲板上,远眺前方壮阔的海面,回望金紫荆广场上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记者心旷神怡,不禁想起香港教师司徒家盈的发言:
“作为领航员,我们要把该推动、该改变、该舍弃的,通过实践验证其可行性,从而有效更新教育同行的思维,让教育使命在优化中焕发活力。”
司徒家盈是香港圣公会李兆强小学副校长,2024年6月入选首期香港领航教师及校长培训计划(简称“领航计划”),与其他49名入选学员一起参加了为期一年的培训学习。
一年后,从领航学员到领航员,一字之差,引出无限遐想。
从2024年12月初开始,记者对香港领航计划进行了近7个月的跟踪采访,深深被50位学员与10位内地导师的双向奔赴所感动,所见所闻也在印证越来越多的领航学员正在蝶变为领航员。
改变,因何发生?
改变的背后,是谁在奋力托举?
“这是从教法到心法的转变”
从香港开办学校数量最多的12个办学团体中选出50位最具潜质的教师和校长参加一年的深度培训,这是香港教育局总专业发展主任邓乐涛一年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但去年6月启动的由香港教育局主办、华南师范大学承办的领航计划,让他至今激动不已:“这是(香港教师研修及交流)基地成立以来香港与内地深度合作的首个为期一年的教师及校长培训项目,盼望两地持续深化教师教育交流合作,携手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其实,此前香港教师与内地教育的交流协作已经进行了20年。自2004年起,香港教育局与教育部港澳台办公室合作实施“内地与香港教师交流及协作计划”(简称“内师计划”),每年从全国选派优秀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赴香港担任教学指导,与香港教师协作交流。“内师计划”实施至今,已有800多名内地教师赴港,与香港超过1000所学校的教师进行专业协作。
与以往不同,领航计划显然培训时间更久、培训规格更高,教育部港澳台办公室对此高度重视,专门从曾经赴港进行过指导的内地教师、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的培养对象中遴选了10位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导师,助力香港教师更深入了解内地的教育发展,推动香港与内地教师紧密联系。
“领航计划是内地与香港教育交流合作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是粤港澳大湾区教师合作的一次全新尝试,也是践行教育家精神、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在首期领航计划集中培训启动仪式上,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阳成伟介绍,华南师范大学作为首个香港教师研修及交流基地,将为学员提供为期1年的持续深度培训,既有跟岗学习、访校指导等“贴身指导”,又有同课异构、听课评课等实践性教学活动。
“这是从教法到心法的转变。”在邓乐涛看来,“内师计划”更注重香港教师教学专业上的提升,而领航计划旨在发掘和培养具有坚定专业信念和使命、愿意不断学习教学新知、积极探究创新策略的教师和校长,帮助他们从胜任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以壮大香港教师和校长专业团队,从而影响一方教育生态。
正是这个转变,吸引有志之士纷纷报名。
“领航计划不仅能促进我们在专业领域的能力增长,还能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国家的教育规划,帮助我们将国家教育政策融入到课程设计与教学中。”香港天主教郭得胜中学校长韩思骋动情地说。
而听到被推荐参加领航计划的消息后,香港保良局志豪小学副校长黄懿感觉身体里有股热流在涌动,她渴望把“宝贵的东西带回学校、带回保良局、带回香港”。
“内师计划”20年来取得的成就,让领航计划导师看到了教育合作的力量。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这种力量传递给更多香港教师。
“如今正值香港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初期,希望自己能为香港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和教师培训贡献力量,延续与香港教育的缘分。”领航计划导师、浙江省金华市丹溪小学教师胡向科说。
“香港教师的专业精神令人敬佩,但缺少系统化的专业发展指导,部分香港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存在方法上的困惑,导致语文课上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较弱。”在领航计划导师、湖北省鄂州高中副校长郭明雪看来,香港教育亟须系统性支持,而领航计划正是一个能规模化传递经验、培养情怀的平台。
“我们得到的不只是答案”
2024年12月2日,冬日的南京空气中弥漫着丝丝寒意。
再次见面,彼此未及寒暄,领航计划导师、江苏省南京市夫子庙小学党总支书记孙红便迫不及待地将《新课堂“怎么办”》一书送到领航计划第7组5位学员的手中。
这是孙红为将在学校进行5天跟岗学习的学员精心准备的第一份“礼物”,“书中回应了20个当下内地教师最关心的课堂教学难点问题,这些问题也是香港教师迫切需要解答的共性问题”。
孙红精心准备的第二份“礼物”是分享了她带领学校教师研究的“兴发教学”初步成果,这是AI赋能下关于课堂教学与校本教研的系统改革,同样也是香港教师关心的热点问题。
孙红准备的“礼物”还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校本实践、馆校合作课程展示、融合教育主题教研、幼小衔接课程,还有同课异构、沙龙研讨、社团展示……为了让学员学有所获,孙红将“干货”塞进了满满当当的行程里。
其他领航计划导师的安排又何尝不是如此。刚从温暖的香港来到冰封的黑龙江,第6组5位学员还没来得及感受北国的寒冷,就被领航计划导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花园小学校南岗校区执行校长黄华的热情安排所包围:一次双向奔赴的跨学科及STEAM课例分享、一次“课堂画布”挑战赛的集体备课活动、一场观课议课交流、一次红色研学之旅,等等。
从2024年11月底至12月中旬,领航计划10组50位学员奔赴祖国大江南北,走进10位导师所在学校,只为解答心中的教育教学疑惑。
在湖南,长沙市长郡智谷中学校长吴胜军系统介绍了学校“三有三成”品质教育模式,学员了解了内地学校的教学理念与科研管理模式。
在广东,广州市越秀区中星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林伟贞安排学员参与五育融合课程成果展示活动,内容包括人工智能、科学、语文、音乐等,展现了内地教育创新的多元实践。
在辽宁,建平县高级中学教师郑骄虹以历史课和美术课为例展示跨学科教学探索,执教“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运用历史地图册实施有效教学”,学员深刻体会了学科融合的魅力。
在福建,厦门实验小学教师陈旭琼通过组织学术讲坛、常态化教学研讨等形式,为学员提供全方位的学习体验,展示内地学校如何通过课程创新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浙江,学员在观摩胡向科的科学课堂后,深度研讨科学教育中公平测试和实验设计的优化策略。
…………
5天跟岗学习,激情满满,50位学员在教育实践、管理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但他们的收获又何止于此。在采访中,一位位学员滔滔不绝地向记者倾谈他们的感受:
“未来将不断优化学校发展,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能更深刻地认识和热爱自己的家乡。”
“最难忘的是师德培训,触动了我的心灵,让我思考往后如何当一名好老师。”
“我们得到的不只是一个个疑问的答案,而是对于教育未来发展的无限期盼,让我们接过导师手中的教育火把,一起照亮香港教育的美好未来。”
“立德树人已经被纳入我们的价值观框架”
“5位学员所在的学校都有规范的升国旗仪式,3所学校深入开展课堂观摩和课后教研交流,五育融合课程实践被学员借鉴和移植……”走进香港,林伟贞欣喜地看到,经过一年的学习,她所在小组的学员都交出了一份超出预期的答卷。
今年4月28日至30日,领航计划10位导师深入香港各区50所中小学校,通过听评课、专题研讨、个案分析等形式,重点围绕政策解读与发展规划、教学创新与课堂提质、教研融合与科研引领、师德建设与专业成长以及管理优化与团队建设五大关键领域,向50位领航学员提供“一对一”精准指导。
在香港访校的过程中,一位位学员回到学校进行的改革尝试让10位导师眼前一亮。
香港祖尧天主教小学教师曹均美将个人研究课题成果带回学校,与同事一起迈出了AI赋能课堂教学的第一步。
参加领航计划之后,香港将军澳循道卫理小学校长林德育学会了通过建立架构解决棘手难题,目前他正在重新设计学校的发展蓝图。
韩思骋深入学习《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后,对立德树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现在他正在带领学校教师重新建立学校的价值观教育框架。“立德树人已经被纳入我们的价值观框架中。”韩思骋告诉记者。
不仅如此,学员们还不断参与推动香港与内地教师教育的融合发展。香港保良局林文灿英文小学校长文诗泳代表香港校长出席华南师范大学“湾区教育论坛”,与其他大湾区校长一起发起了《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共同体建设倡议书》,发出了“深化三地教育合作,打造大湾区教育协同发展新高地”的倡议。
香港教育局的一项项统计数据也在见证领航计划取得的成效和广泛影响:50位学员通过校内及跨校活动向超过8200人次的香港教育工作者分享了学习成果;两名学员与其导师合作的研究论文被《中小学德育》录用发表。
香港与内地的教育情谊也因领航计划而持续升温:香港与内地教师自发组建多个专业交流群组,持续分享教学心得、研讨教育问题;香港与内地学校结成了多所姊妹学校……
首期领航计划即将收官,有学员向记者表达了如下期望:
“期待继续加强我们的联系,安排互相访校活动,让领航计划发挥更大效益。”
“开设共享资源库,让各学员的研究计划和进展能互相借鉴。”
“香港教育局将持续优化领航计划的培训模式与内容,使其更贴近学员的学习方向、专业发展需要及教育变革。”邓乐涛介绍,第二期领航计划已于近日启动,香港教育局将邀请20个办学团体提名教师及校长参与计划,为学员量身定制更好的发展规划。
“华南师范大学将与香港教育局进一步探讨,持续优化合作机制,为香港教师和校长提供更系统、深入的培训支持,共同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部长、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学院院长王红表示。
天星小轮驶过维多利亚港,激起阵阵浪花。正如领航计划在香港教育界激发的浪潮,50位先行者的探索与实践正在重构教育的无限可能,一种更具生命力的教育生态正在形成……
《中国教师报》2025年07月02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