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全球化、信息化浪潮,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基础教育中焕发全新生机,成为新时代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的重要命题。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历经三十载探索,以“诵辨悟创·以文化人”为核心理念,构建小学语文传统经典育人体系。这一成果不仅破解了传统经典教学“价值模糊”“知行脱节”等难题,更通过系统性课程改革与技术融合,实现文化传承与核心素养培育的双向共进,为新时代小学语文教育提供了可复制的创新范式。
核心理念:从文化积累到文化创生的跃迁。小学语文教育中传统经典教学往往容易落入机械诵读与知识灌输的窠臼,学生难以在经典学习中形成文化认同、培养思辨能力。学校提出“诵辨悟创·以文化人”理念,将经典育人目标从“知识传递”转向“文化基因唤醒”,强调以文化浸润为根基、以思辨能力为桥梁、以实践创新为出口,构建“积累—内化—创生”的育人闭环。
诵读夯基:回归语言本真,筑牢知识根基。诵读夯基遵循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是对传统语文教育精华的传承。通过反复诵读,学生能够直观感受文本的韵律、节奏和语气,深入体会中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学校通过晨诵暮吟、韵律游戏、肢体辅助背诵等形式,引导学生沉浸于经典文本的语言韵律中。例如,低年级学生诵读《三字经》时配以手势操,将对“人之初,性本善”的内涵理解转化为具身体验。
文史思辨:打破学科壁垒,培养批判性思维。文学作品是历史的生动写照,历史事件则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文史学科本就相互交融。因此,打破学科界限能够使学生从多维视角审视文本,更深刻地理解作品内涵。学校鼓励学生对经典学材进行质疑、分析和判断,在契合批判性思维培养要求的同时引导学生不盲目接受既有观点,学会独立思考,提升思维逻辑性与敏锐性。学校采用群文阅读、辩论式课堂、儿童戏剧等策略,独创“七观教学法”,从历史背景、地理坐标到古今借鉴,系统引导学生从历史的长河中汲取智慧,从地理的广阔视角审视文化变迁,最终实现古今之间的智慧对话,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内化与创新运用。
内化体悟:以人为本,促进知识的深度建构。内化体悟活动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石,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和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每个学生都是独特个体,都有不同的生活经验与认知结构。学生在接触经典文本时,可以通过自身思考、情感体验等将外在知识内化为个人认知体系的一部分。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探索者,在对知识的咀嚼、消化、吸收过程中实现深度理解与感悟,完成知识的个性化建构。
情境创作:知行合一,提升知识运用与创新能力。情境创作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相连,体现了“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学校鼓励创设真实或模拟情境,让学生在其中运用所学语文知识、历史文化素材进行创作,如撰写历史故事、文学评论、创意文案等,实现从“知识储备”到“能力输出”的转化,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从“诵读夯基”的语言浸润,到“文史思辨”的理性批判,经过“内化体悟”的意义生成,最终实现“情境创作”的文化创新,四大活动构成螺旋上升的学习闭环。当经典教育扎根生活、回归生命,便能真正实现“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的育人使命。
创新实践:构建多维立体的育人生态。学校打造“文化浸润+素养进阶”的课程架构,创新“诵读—深研—实践”三级课程,构建经典研习树状课程体系。具体来看,一是以经典启蒙积累为根基,开发常态化经典诵读课程,夯实文化底蕴;二是以国家语文课程为主干,打造学科型经典深研课程,推动课堂教学深入改革;三是以家校社联动为纽带,形成生活式经典体验课程,实现以点带面、枝繁叶茂的传统经典课程新生态。通过推动经典研习课程体系向文化深处延伸,拓展生活广度,赋能社会实践,学校构建起以唤醒文化基因为内核的课程新生态,为经典教育注入动态发展的生命力。
双线驱动课堂:任务与问题激发深度学习。学校创新“任务群+问题链”教学模式,以真实情境驱动学习。课堂设计遵循“输入—内化—输出”逻辑,以主题任务群为线索,串联经典文化内核,通过开放性问题链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引导学生从初步的诵读感悟进阶到情境创作,形成“学思并重、知行互促”的闭环,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学校整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李白诗作,带领学生进行逐级深入的整体感知,以“为李白画像”为主任务,以李白“豪迈、浪漫、赤诚、孤傲”的性格特点为核心观点,构建如“年轻的李白为何偏爱高山大川”“李白对待朋友的豪爽与孤独是否矛盾”等开放性问题链,锚定经典内核,刺穿文本表层,通过“人生轨迹图与诗歌意象探究”子任务驱动,带领学生解码诗人精神密码,最终实现知识结构化与思维深化的共生。
数智赋能资源:让经典突破时空界限。学校基于“传统基因—现代技术—未来表达”的创新传承链,借助数字技术构建“可听、可视、可交互”的全息资源矩阵。学校首创“AI+文化”双引擎驱动模式,利用虚拟场景生成技术将典籍中的哲学智慧转化为可视化情境,实现经典教学从单向传授向多模态交互的转变;课本研学地图串联文化地标,丰富学习场景,突破了经典文化传播的时空与地域限制,实现从静态资源向动态体验的转化。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 郑晓云)
《中国教师报》2025年04月30日第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