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人生边上

与河流一起流淌

作者:李文丽 发布时间:2025.04.15
中国教师报

小时候,坐在北山腰老家大门前,遥望南山脚下的河流。我与它之间,隔着一弯山峪、一块平野,它远远地横在我眼前,如同一方青碧的幻影。我总想着到它身边——那里有小镇的集市,对于居住在山上的我来说,赶集是一件令人向往的事情。集市上有各种好玩的、好吃的,每一样都令人快乐。祖母性格温和,做事不急不躁,有用不完的耐心,我喜欢与她一起去赶集。我们翻山越岭,沿着长长的山脉线而下,再走过那块平野就到了河边。

几只小木船靠在渡口,空载着满船的阳光,随着水波盈盈而动,一派安闲自在的样子。妇女在河边洗衣服,“哗啦啦”的流水声和“梆梆梆”的捶衣声交织在一起,热闹中夹杂着忙碌。河滩上,有人把洗好的床单、被套、衣服铺晒在鹅卵石上,五彩斑斓的布料经河水漂洗以后更加馨香明净。水面上,小木船悠悠荡漾,船舷站着几只黑色的鸬鹚,姿态优雅、动作敏捷,忽地钻入水中,叼起一条鱼,又被渔人掐着脖子取下投入鱼篓。我看得呆住了,祖母拽也不肯走,想再看鸬鹚下水抓鱼。“买糖果去啰——”祖母拖长声音哄我,一听到买好吃的,我的兴致又转到了赶集。

沿着河岸再走一段路就到了集市。祖母采摘了自家的蔬菜水果背到集市上摆起一个小小的摊位,而我总是纠缠着祖母去买糖果。满脸皱纹的老人神色恬静,那是她生活的底色;小女孩却正是闹腾的时候,哭嚷着要自己的愿望得到满足,缠着老人一闹再闹……如今,木板楼、青石路已经换成了小洋房、水泥路,老人已经离开多年,当年的小女孩也不再要糖果,而是在找回忆。

集市在一条溪流与河流的交汇处,家乡人习惯于叫它们“小河”“大河”。“小河”水流涓涓、潺潺而行,“大河”水光盈盈,烟波浩渺。这里是小镇的中心,我幼年时想要的“甜”在这里,少年时梦想的起航也在这里——我的小学和中学都在这里。

学生时代,我常常看着远去的河流畅想山外的世界,渴望去更广阔的天地。通向山外唯一的公路顺着河流而修,是河流指引了方向,连接着山外的世界。祖父年轻时是一名纤夫,沿着河流下洞庭湖,靠运送物资换生活。祖父常给我讲船上的故事,一路的艰难坎坷都被他说得很有趣,生活的磨砺成就了他生命的传奇。冬天,河面的水汽变成了刺骨的寒气,实在冷得没办法,祖父就与他的同伴捡来枯枝干叶和一些不大不小的鹅卵石放入铁炉中。枝叶燃尽后,鹅卵石的余热还可以给他们带来一段时间的温暖。

我第一次离开小镇到县城是参加中考,坐上班车沿着河流而下。沿途山野苍苍、峡谷深深,两边崖壁高耸,车窗外就是水流奔涌。公路的对面,我见到了祖父故事里的“纤夫道”——贴着山崖石壁凿出的一条仅能容身的小路。我仿佛看到了祖父赤裸着干瘦黝黑的背,一步一步背着纤绳拖动船逆流而上的情景。此后的许多年里,我与祖父一样,沿着这条河流走出小镇,去往更远的地方,又沿着这条河流回到小镇,回到最初的时光。

师范毕业以后,我逆着河流而上,回到小镇成为一名教师。我对人生的憧憬从河流开始,最终又回到熟悉的地方,留守在梦想起航的河畔。河流改变了些模样,几座大坝在河上建起后抬高了水面,曾经的老渡口被淹没在水下,捕鱼的老人和鸬鹚也消失在岁月深处。河流滋养下的小镇更加美丽安宁,老街连着新街,白墙青瓦绘成一幅水墨丹青图。工作之余,我常常去河岸散步,水流的涌动驱散了一天的疲惫,黄昏的河流仿佛有着抚慰人心的“魔力”。家乡的山水、田野、村庄、草木,都在岁月的变迁里发生着明显或不明显的变化,带给我深深浅浅的回忆。这份妥帖的踏实感,就像脚下的土地,让生命枝繁叶茂。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条河流,依附于大地而流淌,于微茫处成就自己的波澜壮阔。

(作者单位系湖南省慈利县芙蓉学校)

《中国教师报》2025年04月16日第16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