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减负增效背景下,改变机械重复性作业多、学科间作业统筹少以及作业质量参差不齐的状况,激励教师提升作业品质,是学校管理中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以“人治”思维寄希望于干部的检查和邀约教师谈话的方式应对挑战往往事倍功半,关键制度的约束和激励往往事半功倍。
为此,我校初中学部探索建立了“分布式领导的网状作业管理机制”,采取“学部统筹管总—班主任协调管分—备课组研究管干”的工作模式,学部干部、班主任、备课组长不仅在自己的“责任田”内负有领导权和责任,同时也对相关责任方负有领导权和责任,由此形成相互领导、彼此介入的网状作业管理形态。
学部干部、班主任和备课组长的作业管理事项相同,都包括作业量统筹与协调、作业类型与内容安排、作业批改与讲评反馈、作业实施情况定期复盘会诊(两三周一次)等,都有权力以作业复盘会诊为依据指导相关责任方及时调整改进。所不同的是责任田内部的管理半径不同,学部管理整个初中各班级各学科,班主任管理单一班级的各学科,备课组长管理单一学科的各班级(见右图)。
为保障分布式领导的网状作业管理落到实处,一方面,我们以“守住底线不动摇,提质增效不封顶”为原则,建立权益分级累进制“嘉奖贺卡”激励机制。师生凭借不同层级的嘉奖贺卡数量可兑换相应权益,激发各责任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即越努力越幸运,激励师生对作业精益求精,不断优化升级,在相互协作与鼓励中扎实做好作业“品控”工作。
另一方面,我们探索建立了“三查二品一激励”的“三二一”多元交叉作业评价模式。学部干部、班主任、备课组长等都在各自领导和管理的“责任田”内负有对被领导对象的追踪评价权和召开会议研讨评议权。评价与评议还会参考学生及家长的反馈意见,把学生和家长也作为作业评价的主体,赋予他们话语权。评价和评议的内容不仅包括集研集备开展、作业批改与辅导讲评、作业量控制等偏形式方面,还包括但不限于学生的作业态度与品质,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释放与达成情况,作业设计理念、目标难度与实际效果的一致或悖反情况等关涉内在品质的方面。我们还采取优秀作业展示以供品鉴、典型作业案例品评分享研讨等方式,树标杆、明方向、统思想,发挥优秀典型的正向引导作用。如此,也就形成了多元主体交叉参与,作业形式与内容、理念与效果、实施与反思等兼顾的立体化网状评价机制,尽力促使作业朝着有趣又有料、育才更育人的方向不断迭代更新。
此外,我们配套设计了统一但简便的作业批改记录表、作业督查记录表、作业实施情况复盘会诊会议记录表供教师使用。
基于分布式领导的网状作业管理以“让学习真实发生”为旨归,强化了作业管理事项的分布式交叉化布局及作业管理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安排,激活了从教师到备课组长和班主任再到学部干部的责任心和质量意识,保障了作业从形式到数量到内容质量、从设计到布置实施到批改反馈、从管理的顶层构思到多元交叉追踪到评估分享的各环节均扎实落地见效。
与此同时,借助这一机制,我们打破各领导主体、各科教师对练习册的依赖,有意识地引导教师自主设计除知识巩固类作业外的素质拓展、综合实践类作业。尤其是立足班级或学科学情,力争在开发设计作业中体现“设计理念与指导思想先行、目标与内容结构化相随、批阅与充分点评断后”的个性化作业闭环式管理,发展了个性化作业设计与实施的能力,提高了对作业育人的“品控”意识。
(作者系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滨海泰达中学副校长)
《中国教师报》2025年02月19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