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致力于构建高品质美育体系,以增强美育的实效性。近年来,学院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响应国家教育体系的宏观规划,从制度建设、课程构建及教学革新等多个维度入手,全面深化美育实践探索。通过不断完善美育工作的各项制度,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学院有效提升了美育质量,逐步构建起现代化高校美育体系的框架,推动了学院美育高质量发展。
本文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学研究规划重点项目“新时代应用型高校美育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课题编号:22MY0203)以及202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新时代应用型高校美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2021JSJG070)与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项目“美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T-C/2021/05)的研究成果。
明确时代使命 夯实美育基础
美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是培育时代新人的战略选择。学院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教育理念,通过美育,美化学生人生,提升学生的辨别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美、创造美和传递美。
为了精准把握美育在新时代的角色与责任,学院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进一步强化党委的主体责任意识,设计实施《江苏理工学院深化新时代美育工作实施方案》。该方案深入规划了具有学院特色的美育体系,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与人文情怀,为培养既有专业技能又具备高尚情操的新时代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强化制度建设 保障美育实施
制度是确保美育工作稳步前行的坚固基石。在美育实践中,学院完善制度建设,专门成立美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美育共建单位的职责范围,强化跨部门的协同合作与信息共享,确保美育工作得到有效执行与监督。
为进一步提升美育的系统性与普及性,学院对全校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战略性调整,将“大学美育”课程正式纳入通识必修体系,并实行学分制管理。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院积极引进具有深厚美育背景的专业人才,与现有的美育教师共同组建专兼职结合的“大学美育”教学团队。学院还通过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召开教学研讨会等形式,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与实践教学能力,确保美育课程的教学质量。
在资源整合层面,学院秉持开放共享的原则,深度融合校内与校外美育资源。同时,学院精心策划与组织高雅艺术表演及知名艺术家讲座等丰富活动,让学生在校内就能近距离感受艺术的魅力。此外,学院积极打造省级美育精品课程,实施美育品牌工程,通过树立标杆、打造亮点,逐步构建起多层次、全方位的美育品牌体系,以点带面推动校园美育建设全面提升。
深化课程建设 丰富美育内涵
课程是美育的重要载体。学院注重深化课程建设,不断丰富美育内涵,以“艺术类课程”“艺术与其他专业课程融合”“艺术+人文社科类课程”等形式,创新美育课程体系。通过开设系列艺术选修课、加强艺术经典教育,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学院积极开发具有江南地域特色的艺术选修课,开展互动探究式教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学院编写了《新时代大学生美育》教材,同时承担了一批校级精品教材的研发。在教学内容设计、语言风格和技术支持上,学院力求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学生的审美情趣,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学院注重开展美育实践活动。通过举办主题演讲比赛、“十佳歌手大赛”“新生风采大赛”等艺术展演活动,开展“送福下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非遗大师进校园”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潜在的美育浸润,提高学生美育素养。
推动教学改革 提升美育质量
教学改革是提升美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学院注重推动教学改革,创新美育教学方式。在新文科理念的引领下,学院积极探索学科美育的交叉融合路径,努力将美育推向更深层次。通过组织多场“课程美育与课程思政关系”专题讨论会,鼓励教师分享经验、碰撞思想,共同探索如何将美育理念融入各类课程之中。同时,在“大学美育”课程中,学院设置多个特色美育专题,涵盖艺术、文学、历史等领域,拓宽学生美学视野,增强学生文化素养。
在教学方法上,学院注重情境创设和学生的参与体验。为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学院定期举办“课程美育训练营”,邀请美育专家为教师提供专业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更多创设艺术情境的技巧。同时,学院组织各专业教师深入挖掘课程中的美育资源,指导他们设计教学案例,将美育理念巧妙融入日常教学之中。
此外,学院高度重视美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为确保美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学院定期开展调研和访谈活动,及时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偏。在此基础上,学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美育实践活动评价标准体系,涵盖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学生表现等方面,为不断提高美育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拓展美育视野 营造美育氛围
高校美育要有宽广的眼界和胸怀。学院从校园环境、空间地域、历史文化、社会四个层面入手,将高雅艺术引入校园。通过整合与运用各种类型的美育资源,促进美育与社会教育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实现家庭、社会和学校之间的有效联结。与此同时,学院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实施“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利用高校美育师资和学生力量,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或广大乡村中小学提供帮扶和志愿服务,进一步提升社会美育质量。
在校园环境建设上,学院精心打造艺术长廊,使之成为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学院定期举办艺术作品展,为学生提供近距离感受艺术魅力的平台。此外,学院通过举办文化讲座、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
在国际化方面,学院积极与国际高校开展美育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优质美育资源,不断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通过一系列举措,学院的美育工作不仅在国内取得了显著成效,也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赞誉。
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美育课程体系建设,强化美育师资团队的专业力量,不断完善美育评价机制,确保美育高质量发展。同时积极拓展美育视野,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拥抱新时代美育工作的新特性、新规律,探索创新路径与科学方法,为培养具备高尚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贡献力量。
《中国教师报》2025年01月22日第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