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课程戏剧:演绎童年里的“三折戏”

——南京师大附中新城小学学科融合探索纪实
作者:本报记者 金 锐 解成君 | 孙陆培 发布时间:2024.12.16
中国教师报

随着音乐响起,一粒“小种子”缓缓苏醒,伸着懒腰揉着眼睛四处张望。灯光渐渐亮起,三个小朋友拿着锄头、水桶、簸箕等劳动工具登上舞台,“小种子”开始绕着他们翩翩起舞。在歌唱和舞蹈的氛围中,“小种子”演绎着从嫩芽成长为药材的故事。

这是江苏省南京市“金陵花果果”小学劳动教育展演活动中,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简称“新城小学”)学生表演的音乐剧《小种子旅行记》中的场景。多年来,新城小学一直开设戏剧表演相关社团,持续放大戏剧的教育价值,让戏剧融入学生的校园学习和生活之中,营造“课程戏剧”的样态,已经成为学校新的探索方向。

“课程戏剧不是戏剧教育,它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如何表演戏剧;课程戏剧也不等同于教育戏剧,它是用教育戏剧的视角审视学科教学,以戏剧的方式作用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为学生开创全新的实践天地。”学校党总支书记杨树亚这样表达自己对课程戏剧的看法。

第一折:在审美中阅读戏剧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这句话让杨树亚记忆深刻,所以他提出“塑造有记忆的童年,生长带得走的能力”儿童哲学观。在杨树亚的儿童哲学观中,最重要的一个字就是“美”:儿童是美的,学习是创造美的。

“学校应该是公园的升级版,既要有公园的美,又要具备教育的厚度和韵味。”在杨树亚看来,学校在营造环境之美的同时,还要为学生设计各种课程和活动,让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在众多社团活动中,新城小学非常看重戏剧的价值。“戏剧与语言、音乐、舞蹈、绘画、服饰、建筑、武术等艺术元素联系紧密,可以综合发展学生的各种素养。”新城小学副校长赵岚说道。

十多年前南京艺术学院举办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是一个契机。新城小学与南京艺术学院深度合作,每周五中午开展戏剧教学,专业的表演老师、剧目老师、剧本老师让学生受益匪浅。“在逐渐丰富的表演经验基础上,我们尝试将优秀剧目搬到舞台上,每学期都会举办一场特色社团汇报表演。”音乐教师陈小菲回忆。

为了持续给戏剧活动提供保障,学校与“邻居”保利大剧院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并在校园内部建设“新城剧院”和“戏剧长廊”,成为戏剧活动的硬件支持。“我们还成立了剧本研发中心、演艺指导中心、技术支持中心、道具创意中心等,进一步保障师资团队建设。”赵岚介绍。

戏剧活动要有教育内涵。2015年,学校成立“戏剧教学研究团队”。2017年,学校参与以“教育戏剧应用”为主题的课程培训,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学校开始思考戏剧教学在促进学生阅读、发展学生审美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这也是新城小学从“戏剧教学”向“课程戏剧”转化的第一个节点。

要想编好、演好一场戏剧,大量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而戏剧与阅读的结合,是否可以解决目前许多学生出现的阅读程式化、脱离生活等问题呢?在杨树亚看来,内容的选择非常重要,“需要丰富的戏剧素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要让学生生发出真实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思想启迪”。

学校教研组根据“不同年段的学生喜好”“各学科的教材内容”“校内外的生活需要”等维度,给学生提供了一份与戏剧关联的阅读书单。以五年级语文为例,教研组认为《猴王出世》《自相矛盾》《田忌赛马》等篇目就非常适合通过戏剧的方式强化阅读。“我们鼓励学生通过戏剧的方式探索有意义的阅读话题,加强对阅读与知识、阅读与生活、阅读与自我的综合理解。”杨树亚表示。

腹有诗书气自华,戏剧和阅读都会指向学生的审美素养。在赵岚看来,“课程戏剧会引导学生在审美化的情境、空间、活动、关系中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潜移默化地提升他们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

第二折:在课堂中融合戏剧

“同学们喜欢看表演吗?今天,老师请几位同学准备了一场小型表演。”科学教师徐华翔的开场白引起了一阵“骚动”。

“我是一只蝉,生活在大树上,靠吸食大树的汁液为食。”一名学生模仿蝉的样子发出“知了,知了”的叫声,另一名学生悄悄举起了“大镰刀”:“我是螳螂,是天生的猎手。肚子有点饿了,刚好前面有一只蝉,看我捉了它。”话音未落,“黄雀”的身影又出现了:“我是黄雀,前面树上有一只好大的螳螂啊,可以大饱口福了!”

表演到这里戛然而止,学生都知道这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教师接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续写这个故事并表演出来。

“我是一只小猫,我会爬上树吃掉黄雀。”

“我是一个拿着弹弓的猎人,我要把黄雀从树上打下来。”

“我是一条蛇,我会躲在隐蔽的地方,伺机捕食黄雀。”

……

“同学们续写的故事中都增加了更加强大的捕食者,这说明大家都知道弱肉强食的自然规律。刚才故事里的这些生物,如果按照出场顺序串联起来,就可以得到一条‘食物链’。”徐华翔一边讲解一边继续让学生表演各种生物,每个人还要用一条红线连接相关的生物,错综复杂的食物链进一步形成了食物网。

学生表演的过程中,徐华翔随机剪断了几条红线,让学生猜测自己受到的影响。“我不会受到什么影响,因为一条红线断了,我手里还有另外两三条。”“我手上已经没有红线了,我快要饿死了!”学生纷纷说道。

通过一系列表演,学生直观地明白了食物链与食物网的关系。

“有些科学课没有实验环节,学生学起来会觉得枯燥。课程戏剧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感受角色与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对科学探究产生浓厚兴趣。”徐华翔尤其强调了戏剧在补充“实验空白”方面的重要作用。

通过课程戏剧,教师的角色也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导演”和协作者,他们指导学生如何创造和表演戏剧内容,同时在创作中学习,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充满了探究和发现。

学校梳理了各学科可以用课程戏剧教学的知识点及教学方式。比如,数学学科在进行圆周率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用戏剧的形式表演祖冲之、刘徽与圆周率的故事;道德与法治学科在教学《井冈山会师》《游击战》等内容时,也可以让学生用戏剧演绎出来。“学生在表演前一定会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进行深入研究,甚至阅读相关人物传记,这样他们对人物形象、历史背景就会有更深的感受。”道德与法治教师袁君侠说道。

用戏剧演绎人物和故事只是课程戏剧基础的做法,学校进一步探究如何通过课程戏剧打造课堂新样态,尤其是新课标提出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戏剧提供了一种无缝融合的平台,创新之处在于将语文、英语、科学等学科结合起来,以戏剧为媒介创造一个融入多学科的叙事框架,让学生在更加广泛和生动的环境中学习。”杨树亚这样解释课程戏剧的“升级”方向。

英语教师陈煜设计了“中国传统节日”单元,希望学生通过戏剧表演掌握相关的词汇和句型,进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原来的英语课,学生经常有畏难情绪,或者学着学着就变成了‘哑巴英语’。”陈煜感慨道。通过课程戏剧,陈煜与其他教师合作,梳理了英语教材与语文教材中的知识交叉点,以语文学科的已学知识为基础,开展英语课程戏剧教学。“我们通过‘英语戏剧五要素’,即角色、背景、情节、台词、舞台开展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许多语言运用的方式和场景,让他们变成课堂的参与者和设计者。”陈煜介绍。

虽然对于课程戏剧的研究和探索卓有成效,但杨树亚仍然冷静地指出,课程戏剧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创新方式,不可能也不应该试图通过一种方式解决所有问题。“课程戏剧是‘佐料’,它可以让课堂教学新鲜活泼、有滋有味,但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通过课程戏剧来开展。如果无论何种内容,教师都强行通过课程戏剧来教学,那就成了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杨树亚强调。

第三折:在记忆中感悟戏剧

“我来负责场务工作吧,对白我不太擅长哦。”一个学生自告奋勇。“你的语音语调那么好,你来负责旁白怎么样?” 另一个同学建议。“我觉得我适合演马良,要不咱们来PK一下吧?”还有的学生为了演主角“针锋相对”。在今年的英语节上,学校创造性地将课程戏剧融入其中。

“今年英语节的主题是‘遇见中国故事’,共包括4个单元:故事游戏、创意游戏、课堂游戏、剧场游戏。每个年级都会选择一个中国传统故事作为素材,然后将故事编成英语戏剧并在‘剧场游戏’单元表演出来。”陈煜介绍。

三年级学生选择的故事是“猴子捞月”。有的学生表演月亮,掉到井中后用英语大喊大叫;有的学生表演老猴子,指着天上的月亮用英语缓缓地说:“Look!Why is the moon in the sky?”这些场景都让陈煜印象深刻:“学生的想法天马行空,有些场景还充满着哲理。”

在五年级学生丁宸熙看来,用英语戏剧表演中国故事的形式非常有趣,热闹、欢快的节日氛围也感染着他。“戏剧让我们共同合作,每一次合作都是心灵的碰撞。”

像这样的节日还有许多,比如男生节、女生节、音乐节等,这正是杨树亚所说的“活动记忆”的一部分。当课程戏剧充分融入学科教学之后,是否也能在各类活动中发挥功效,将学习从课堂之内迁移到课堂之外?与陈煜一样,徐华翔在科技节也设计了戏剧表演的环节。

科技节的第三周是“科技嘉年华”,每个年级都有自己的活动内容和评比方式。四年级、五年级的活动将课程戏剧与科学活动深度融合,学生边表演、边探究,让科学知识在身边“活”了起来。

四年级的项目是“星辰影舞”,学生通过皮影戏的形式创编并表演与天文有关的故事。在学生的奇思妙想中,“天狗再食月”“牛郎织女相遇难”“伽利略和他的望远镜”等精彩的表演让观众赞不绝口。五年级的项目则是“生命之影”,学生表演的内容可以是校园生物调查汇报,比如“不同的树叶”“蚕宝宝的一生”“校园中的鸟类”等,也可以是家乡动植物调查汇报,比如“微笑天使江豚”“獐子和麂子”等,学生通过表演更深入地了解了身边的生物知识,也增强了保护环境的意识。

课程戏剧的融入让学校活动丰富起来,也让每个学生都有了“用武之地”。他们分工协作,有人编剧,有人表演,有人解说,忙得不亦乐乎。六年级学生欧子乐感叹:“以前我很胆小,现在我敢站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想法了。”

课程戏剧的下一步发展方向在哪里?杨树亚表示,一方面要深度研究课程戏剧与各学科教学的融合点,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抓手;另一方面要拓展课程戏剧外延,让戏剧帮助学生在美的记忆中生长。赵岚则感慨地说:“其实每个人都是一部戏剧,我们既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定位,也要在一幕又一幕的场景中演绎属于自己的人生。”

《中国教师报》2024年12月18日第1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