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学习中,量感作为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不仅关乎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也影响着他们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学习中,量感的培养尤为重要。通过量感的培养,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和理解面积的概念,形成对面积大小的准确判断,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核心素养视角下量感培养的重要性。数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量感作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桥梁,其培养对于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需要运用量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通过量感的培养,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数学模型进行问题分析和求解。
在现实生活中,数据无处不在。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数据解读能力,才能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为决策提供支持。量感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据背后的数量关系,提高数据解读的准确性。
学生量感培养的难点。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有限,对于量感的理解和应用相对局限。由于年龄特点和所处认知发展阶段的关系,小学生对于量感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较为基础的层面,缺乏深入的认识和体验。这种局限性表现在学生难以准确感知和把握物体的长度、面积、体积等量度,以及对不同量度之间关系的理解不够深入。这导致学生在面对涉及量感的数学问题时,往往难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学生数学量感培养的方法。一是实践操作,强化对“量”的感知。“教学做合一”是快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做”的过程中,直接经验的积累更利于促进学生感知能力的提升。量感经验的积累就是量感能力蜕变的助推剂。实践操作是积累直接经验、量感经验的最直接手段,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测量、计算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面积的计算过程,加深对面积概念的理解。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并计算教室的面积。
二是问题探究,引导学生主动探寻。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发现,问题探究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一块不规则土地的面积,并尝试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知识进行估算。
此外,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数学课堂不仅是传授数学知识的载体,更是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问题探究任务群活动——“小小规划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深刻地感知和理解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继而对面积这一内容有更为真实的了解,建立起“面积”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量感。
三是跨学科融合,拓展量感应用范围。量感的培养可与其他学科相融合。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与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相关的故事,将数学知识融入故事情节中。例如,教师可以编写一个关于建筑师设计房屋的故事,其中涉及不同形状的房间和房间的面积计算。或者就“按照套内面积还是建筑面积计算物业费用对业主更有利”这样的辩论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使其在辩论过程中主动了解、探究“套内面积”“建筑面积”计算的不同之处,在提升量感的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的社会认知,更利于促进量感的实际应用能力发展。
总之,量感的培养不仅仅是数学学习的关键,更是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支撑。
(作者单位系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百灵庙第三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4年11月27日第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