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跟着课文去旅行·叶圣陶《记金华的双龙洞》

金华忆,最忆双龙洞

作者:朱德康 发布时间:2024.05.21
中国教师报

叶圣陶先生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多年来一直出现在小学语文课本里。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往往会引导学生去关注别致的洞内奇观、清晰的游览顺序、真实的热爱情感,这些也成为学生模仿游记写作的典范。然而,双龙洞能带给我们的远远不止这些,背后的许多故事、人物和情节,都值得深入品味。

双龙洞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宋代学者方凤的《金华洞天记》一书中写道:“伛偻踏水入内洞,有形蜿蜒,头角须尾,凡二,屈蟠隐见,爪尖皆白,石如玉,所谓双龙也。”据说这是当地最早关于双龙洞名字由来的记载。不过,小时候的我们也经常听村里老人讲起关于“双龙”的另一个故事:古时金华连年大旱,百姓苦不堪言。生活在天庭的青龙和黄龙得知后,偷来了天池的水解救百姓。因为触犯天规,双龙被天庭镇压在金华山上的仙洞中,只有龙头可以探出洞外。即使如此,双龙仍不忘吐出清泉,至今双龙洞口依旧流水潺潺。在我内心之中,反而是后一个故事更觉亲切动人。

从古到今,不止有叶圣陶先生来过双龙洞。据说,诗仙李白在游览完双龙洞后写下了《双龙洞后六十余字》,其中“内卧数圆光,春晖一影明”道出了洞内金碧辉煌、生机盎然的景象。北宋诗人王安石也曾到访此地,目睹双龙洞风光后忍不住发出“横贯东南一道泉”的赞叹。到了明代,爱旅游、爱写游记的徐霞客先后多次来到双龙洞,前前后后写了4000多字的金华山游记,不难发现他对这片神奇土地的抬爱和迷恋。现代学者郭沫若游览双龙洞时,也写下了“银河倒泻入冰壶,道是龙宫信是诬”这般诗句,虽有夸张手法,却也形象描绘了洞内流水泄下时那般惊心动魄的气势。此外,还有苏轼、陆游、朱熹等许多文人行至双龙洞的记载,他们不吝笔墨感慨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双龙洞坐落在金华山的半山腰,游玩时不难发现,景点周边还有许多历史文化痕迹。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据说,金华山上住着一位法力无边的黄大仙,他点石成金、叱石成羊的扬善治恶故事一直流传。黄大仙祖宫位于双龙洞顶部,各地信徒络绎不绝,特别受到我国东南沿海、港澳地区人们的敬仰。祖宫边上的鹿田村有一个古老的鹿田书院,原为北宋鹿田寺。清代光绪年间,金华的名人雅士汇聚此地,群策群力建成鹿田书院,供奉金华的大儒圣贤,传承金华学派的婺学正宗。

在盘山公路侧面,可以隐约看到一些端正的建筑,那便是金华双龙水电站。1960年3月,毛泽东主席专程到金华双龙人民公社水电站视察,指示这样的模式可以作为全国发展农村小水电的典型推广。如今,这座老水电站已经焕然一新,被打造成纪念馆,成为有名的“红色研学”景点,继续着它的时代使命。

去双龙洞除了欣赏美景、体会文化,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打卡”山上的美食。金华火腿早已走遍大江南北,如果用山上的萝卜来炖金华火腿,更是堪称一绝。春天到来,山上的竹笋、马兰头、香椿陆续长起来,摘上一把,炒几片“两头乌”的腊肉,便又是江南的一番风情。此外,金华肉圆、大仙素包等菜肴也是色泽诱人、味道可口,值得游人细细品尝。

最忆是江南。如果来到金华,可以侧卧双龙洞,寻觅金华山,走进课本里的山水美景,体验课文以外的风土人情。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琅琊镇中心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4年05月22日第16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