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享提升教师科研素养
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是提升自身素养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主动性,一直是教研部门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为解决教师被动参与课题研究的问题,教研部门可以统整区域教育资源,提升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利用本地高校资源,共享科研成果。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处于教育活动的不同环节,研究内容各有侧重。小学教师长期从事一线教学,积累了大量教学经验却难以顾及教育理论研究,有时在教育活动中又会遇到仅依靠经验无法解决的问题。此时,如果长期研究教育理论、探究教育规律的高校教师能帮助、指导中小学教师尝试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于中小学教师可以提升科研素养,于高校教师可以丰富研究数据,一举两得。
搭建区域合作平台,定期组织交流。区域教研部门和学校引导中小学教师主动参与教学研究,积极探索符合时代特点的育人方法和途径,为教师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并在教师与教师、教师与教研员、教师与专家之间搭建对话平台,将区域内教师科研素养提升活动制度化、常态化。
以区域合作的视角引导中小学教师,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正确的方法及进取精神开展科研活动,进而发展和提升区域教育整体水平。
(陕西省大荔县下寨镇张家小学 李绒)
为教师研究提供过程性支持
课题研究是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探索教育规律的过程,是教师实现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已获得教育者的认同,但在“课题研究热”的背后也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如教师课题研究能力欠缺导致选题不聚焦、申请书和报告撰写不规范、研究思路不清晰等,教研部门过程管理不到位导致课题停滞不前,学校对教师的指导和支持不足导致成果不会提炼、缺少推广和应用等。
针对以上问题,教研部门和学校可以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推动一线教师课题研究更有方向,且走得更深入。
一是转变培训方式。教研部门以任务驱动构建教师课题研究成长共同体,激发教师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的热情。同时,除了专题讲座外,培训中可以增设优秀课题案例解析,突破课题研究难点。还可以举办课题研究论坛,通过对话方式直击课题研究的困点和堵点,提高教师课题研究能力。
二是加强过程管理。教研部门要在课题的申报、立项、开题、中期、结题等流程上给予教师充分、规范的指导,引领教师把课题研究当作提升自身素养、教学水平的法宝。
三是整体规划项目。许多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主题比较宽泛,很难形成有价值、有体系的研究成果。倘若能以成果培育的思路,坚守1—2个研究热点,拾级而上、一以贯之,做到真研究、精研究、深研究,进而对课题研究进行凝练,形成教学成果,并在实践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福建省厦门市第五中学 林培梅)
《中国教师报》2023年11月29日第15版